年產值超300億元,解讀預制菜的湖南密碼
前不久,餐飲大數據研究與測評機構發布了《2022Q1中國預制菜產業指數省份排行榜》,根據該榜單,廣東預制菜指數最高,排名第一,山東第二,然后是福建、江蘇,湖南僅排名十三。
但實際上,這個排名可能與真實的湖南預制菜產業有所出入。湖南有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預制菜行業起步早、基礎好,也出現了新聰廚、王欄樹(巧佳宴)、彭記坊等業內知名企業,可謂是 “低調的實力派”。
湖南預制菜實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
01
規模:湖南預制菜年產值超300億元湖南地處中國中部,因為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在這里誕生了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
提到湖南預制菜產業指數全國排名十三,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負責人陳敬表示,“榜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湘菜產業近年的發展,大家都看得到。”
預制菜—毛氏紅燒肉
當前,湖南預制菜產業的整體規模在300億元左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20家左右,還有200家左右非上規企業。
在渠道上,湖南預制菜企業主要側重餐飲渠道。近年來,隨著電商渠道的崛起,部分企業也開拓電商渠道。
說到湖南的預制菜,就必須說到“王欄樹”,也就是現在的湖南巧佳宴食品,原名王欄樹食品,是用了創始人王欄樹的名字來命名。
“王欄樹”在1993年開始做鹵味,并開始涉及預制菜的生產,算起來到明年就是整整30年了。
1997年,王欄樹的鹵味開始供給部分酒店,因為當時并沒有預制菜的概念,所以被定義為“酒店特色菜;2003年,王欄樹正式建成了工廠,專門生產預制菜,客戶以湖南本地商家為主;
2004年,王欄樹在全國大部分省份以省為單位發展經銷商,逐漸向省外發展。之后正是在王欄樹這位“帶頭大哥”引領下,湖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了一大批預制菜企業。
同時,湖南預制菜產業還具有品種全、規模大、科研力量雄厚、調料企業發展快、行業氛圍良好等特點。
湖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給預制菜的研發提供了豐富的食材。
目前,湖南的預制菜產品,例如林結巴的竹筍、彭記坊的香芋,聰廚的外婆菜等都是年銷售量超1億的單品,在全國銷量遙遙領先。毛家飯店、毛家食品推出的“毛家紅燒肉”,成為了湘菜的一張名片。
此外,據了解,湖南還有一大批研發能力強、市場影響大的預制菜復合調味料企業,如佳元祿公司研發了10大系列調料,超10000種味型,市面流通近3000款產品;
壇壇鄉一直專注剁辣椒加工20年;2022年實現產值近3億元,繳納稅金近1800萬元;還有龍牌醬油、天味食品等,都是湘菜企業走出湖南的得力助手,為預制菜企業的味型研究、產品研發,提供了大力支持。
湖南宇成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南早一批從事預制菜生產的企業之一,2009年成立,旗下的扣肉品牌“許大師”在B端市場覆蓋30多個省,全國500多家經銷網點,服務3.2萬多家餐飲連鎖企業。
“‘許大師’扣肉是采用湖南傳統的工藝手法烹制,工序復雜,具有地方特色,已經是2個億的戰略大單品了。”湖南宇成食品總經理王升政說。
“許大師”扣肉
據王升政介紹,許大師扣肉曾在興盛優選電商平臺創下日銷15萬份的業績。在扣肉這個細分品類中,許大師將湘菜預制菜推向了全國各地。
“湖南預制菜企業早期基本都是面向B端,近些年才開始逐漸面向C端。預制菜實際上也是湖南企業把它推廣出來的,在深加工這塊湖南做的比較好。”王升政說。
除了專注細分賽道的“許大師”,成立于2014年的湖南綠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則是湖南預制菜企業早期的典型,集農副食品研發、精深加工、銷售于一體,旗下擁有“山牯佬”、“原山態”、“嘻牛幫”三大品牌。
“在業內可以排進前五,我們有自己的廠房、設備、工藝技術、研發團隊和穩定的渠道,今年公司進行了戰略調整,要為中國連鎖餐飲的快速復制和擴張賦能,積極發揮頭部作用,來推動湘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綠盛農業董事長張亮說。
一直以來,預制菜在湘菜產業發展中都占重要地位。2010年10月,第一屆“天下湘菜回娘家 湖南食材供天下”系列活動舉辦,主題是下個十年湘菜產業發展趨勢,這是湖南的預制菜企業和菜品第一次整體亮相。
2011年5月,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成立了預制菜分會。由王欄樹任會長,綠盛農業董事長張亮任秘書長。
此后,湖南陸續舉辦了一系列預制菜的推介活動,也正因為眾多預制菜湘企的默默努力,讓湖南預制菜在全國擁有了一席之地。
02
產品:風口之下 預制菜專注產品縱觀整個預制菜行業,實際上湖南預制菜并不拔尖,擁有眾多老字號企業,也具有一定規模,為什么知名度不夠?
“一方面,湘菜對烹飪技藝的要求較高,特別是‘火候’的把握,相比之下山東、福建、廣東以調理腌制食品為多,加工相對簡單,更容易被外界所接受所關注;
另一方面,湖南預制菜企業的創始人大多是廚師,對產品研發的精力投入較多,對品牌宣傳推廣的投入較少;
再者就是湖南預制菜原來主要市場在B端,所以在普通消費者中的知曉度并不高。”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相關負責人陳賽說。
湖南預制菜發展至今,有企業做到了細分賽道的頭部,也有企業引進資本,制定了上市計劃,但機遇與挑戰依然并存。
“將湘菜做成預制菜暢銷至全國各地,有利湖湘飲食文化的傳播,預制菜的快速發展也能夠帶動農業產業升級,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問題。但目前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標準不清晰、不規范等各種實際的難題,我們期待中央廚房能夠更加標準規范。”張亮說。
目前,預制菜行業正處于風口,但隨著更多的創業者進入這片藍海,整個行業的競爭加劇,接連的疫情導致餐飲經濟蕭條,原料大幅上漲讓預制菜行業也承受著考驗和挑戰。
“政府開始關注及支持預制菜行業發展,也有很多資本進入,預制菜市場也在逐步擴大。疫情影響下,我們培育了“嘻牛幫”門店進軍大學食堂,進入了校園美食這個全新的賽道。未來將迅速拓展300家門店,拉動銷售業績的快速增長。”張亮說。
綠盛農業的團餐食材
近年來,預制菜行業備受關注,諸多預制菜相關企業獲得融資,據紅餐大數據顯示,今年1-5月,預制菜賽道融資5起,共獲融資十多億元。
顯然,預制菜已經成為資本新的投資風口。但實際上預制菜并不是一個全新的賽道,面對一個如此吸金的機會,湖南的預制菜企業的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走?
長沙本味鮮物創始人肖欣說:“做菜這個事情是一個多維度的事,很難有一個品牌能讓消費者覺得他們家做的所有菜符合中國廣義、多元化人群、多口味的需求。
所以預制菜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聚焦在一個維度,目標人群才能標榜自己所喜歡的細分的品牌,或具有標簽的產品。”
以“許大師”來說,據了解,接下來宇成食品將會繼續深耕BC兩端,B端方面積極布局特通渠道和團膳領域,C端研發產品還原度高的產品,讓扣肉等預制菜回歸產品的本味,布局全國商超、團購、電商等領域,推動湘菜產業的新發展。
03
不足:企業分散,缺乏集聚效應,管理思維和品牌思維待提升盡管發展情況不錯,但是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認為,當地預制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比如,當地預制菜產業的代表性企業較為分散,龍頭企業分布在長沙、常德、益陽等多個市下面的區縣,省內沒有比較突出的工業園,產業發展從整體上沒有進入地方政府的視野,導致地方政府重視和引導還不夠。
事實也確實如此。查詢了湖南的幾家知名預制菜生產企業,湖南彭記坊食品有限公司位于長沙市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南巧佳宴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湖南新聰廚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瀏陽市兩型產業園,益陽世林食品有限公司則位于益陽市,比較分散。
最近兩年來,隨著預制菜行業站上風口,廣東、山東等地都由政府牽頭,開始申請“中國預制菜之都”的美譽,但是預制菜產業同樣比較發達的湖南則沒有什么動靜,這或許也間接驗證了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的觀點。
此外,湖南預制菜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行業發展的慣性問題。
湖南很多預制菜企業的創始人原來都是廚師或者是餐飲行業從業者,他們在創辦工廠后,對于現代化管理思維和品牌思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除了管理人才,相關的專業生產、研發、營銷人才,都有待加強培訓和輸送。
不過,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同時透露,目前他們正在起草一個向省委省政府的報告,針對相關問題,請求省委省政府站在培育、支持這一重要民生產業的高度,出臺支持政策與措施。
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湖南預制菜企業的品牌意識和市場意識需要提升。
在他看來,湖南的預制菜企業傳統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鄉廚包桌和餐飲酒店,這類渠道更關注產品的性價比,而不關注包裝美觀度,所以在產品包裝上通常比較簡單,不利于吸引C端消費者的關注。
不過,也有企業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比如彭記坊,據孟君介紹,C端產品與B端產品在需求上有很多不同,B端產品的主要使用者是餐飲廚師,他們具備專業的烹飪水平,所以對產品預制程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
但C端消費者則需要烹飪更方便、快捷的產品,最好是簡單加熱即可出餐,對產品預制程度要求相對要高一些,最好是成品。
在包裝上,C端產品的包裝要更加精美,有吸引力、有視覺沖擊力和記憶點,產品規格上也需要符合1-3口之家的需求,要求是切切實實的一道菜,而不是外賣店需要的澆頭。
“關于預制菜,我們還缺乏基礎研究,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提高還原度。目前大家都停留在廚藝的階段,接下來應該上升到工藝階段,通過數據化,形成穩定的、標準化的工藝,廚藝和工藝完美結合,是湖南乃至全國預制菜產業應該關注的問題。”陳賽說。
風口之下,預制菜行業也許會誕生創投神話,但機遇面前,餐飲人和餐飲企業,或許更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規模、目標來選擇發展路徑,在打磨商業模式、培養核心能力、打造供應鏈系統等方面多修煉內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Gübelin證書詳解及查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