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戀愛腦的海底撈,為啥不慣著消費者了?
花朵財經原創
作者 | 周佟
編輯 | 鐸子
趕在3月20日前后,興高采烈跑去給海底撈過29歲生日,順便揩點油的“撈粉”們發現,這個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大叔,變得越來越摳門了。
先是以“用餐安全”為理由,從2月21日起不再容許消費者自帶食材,而后又因為取消了免費的清水鍋底,在3月14日上了熱搜,緊接著,又有網友發帖吐槽說,曾經免費的美甲服務也變成收費了,3.9元和9.9元的穿戴甲雖然不貴,但用著心里很不爽。
就連參與海底撈生日慶活動,在店鋪現場表演才藝的獎勵,都變成了1/4個指定鍋底。你沒看錯,是1/4個。一向寵著慣著消費者,戀愛腦十足的海底撈,怎么突然間變得這么摳門了?
即將而立的海底撈越來越摳 圖源:網絡
服務至上
海底撈最先被曝出不再容許自帶食材的時候,并沒有在網上掀起多大波瀾,因為就連花朵財經也是看了報道才知道,海底撈為了討好消費者,曾經做過這么“沒底線沒尊嚴”的事。官方回應中,“出于用餐安全的考慮”,也完全能夠理解,畢竟對餐飲行業來說,食品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海底撈的消費可以低至17元 圖源:網絡
取消免費清水鍋底就不同了,之所以能夠瞬間在微博引發4.7億人次的圍觀,完全是因為,它曾經就是海底撈寵粉的標志。在小紅書這樣的種草平臺上,時至今日,你都能輕松找到,幾年前博主們一窩蜂地發攻略教大家,如何在海底撈一分錢不花,用贈送的清湯鍋和店里的免費蘸料,調配出各種意想不到的、色香味俱全的鍋底。
類似內容,點贊過千的比比皆是,多的甚至有10萬贊,對于小紅書來說,這已經是超級爆款內容了,由此給海底撈帶來的傳播價值,遠遠超過了消費者省下的那三五十塊。
評論區里,偶爾有臉皮薄點的姑娘小心翼翼的問上一句,“你這么做,服務員不會阻止嗎?”博主的回復往往也很絕,“她會問我要不要幫忙”。
曾經,海底撈的服務,就是這么“變態”。
不無夸張的說,這家由1971年出生的張勇,23歲時借錢在四川簡陽創辦的火鍋品牌,一誕生就長著顆“戀愛腦”,有討好客人的基因。據后來張勇在公開場合演講時回憶,技校畢業在拖拉機廠做過工人的他,很清楚自己做的火鍋味道很一般,所以只能態度好點,笑臉陪多點,發現客人需要什么就提供點什么,通過刻意討好的服務,來爭取店鋪開下去的機會。
創業初期,幫客人帶孩子、拎包、擦鞋之類的事,他都做過,客人抱怨句喝酒傷胃,他就熬一鍋小米粥,客人夸獎辣椒醬不錯,他就直接送幾罐,出于本能的,他覺得讓客人吃開心了,也能獲得回頭客,只是沒想到后來,這些竟然成了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
2007年,10年開了6家店的海底撈,終于來到了北京。在這里被它的服務所打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黃鐵鷹寫下了一篇《海底撈的管理智慧》,隨即成為《哈佛商業評論》 中文版進入國內八年影響最大的案例。之后那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出版,更是徹底引燃了國人對海底撈的興趣。
免費美甲曾是海底撈的基礎服務 圖源:網絡
商學院在講海底撈的管理智慧,企業在琢磨海底撈是不是真的學不會,消費者則爭先恐后的涌向海底撈的門店,去親身驗證那些變態服務是不是真的:等待時免費的水果點心管夠、就餐時喝兩口水服務員就會主動滿上,過生日的送你蛋糕給你唱歌、失戀的陪你聊天逗你開心……林林總總,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海底撈做不到。
在服務中獲得滿足,感受到驚喜的消費者,很樂意在微博、在朋友圈四處分享自己的體會,一時間海底撈儼然成了高標準服務的代名詞,對本地餐館服務不很滿意的消費者,更是翹首以盼海底撈能夠早日開到自己的城市。眾望所歸下,海底撈迎來了快速擴張。
關店危機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香港上市,此時的它,旗下餐廳已經達到了363家,幾乎遍布國內一二線城市,甚至在新加坡、美國都開了分店。
上市后的海底撈,開店速度更是大幅提升,當年年底就增加到了466家,2019年延續了這一增速,新開門店308家,總門店數達到了768家。2020年,判斷新冠疫情會很快過去的張勇,繼續大舉開店,當年海底撈新開店鋪數量一舉超過了上市前24年的總和,達到了驚人的544家,總門店數也首次突破1000家,來到1298家。
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開店勢頭依然不減,新增門店299家,規模攀升至1597家,這也意味著,疫情發生后一年半時間里,海底撈門店數直接翻倍。
瘋狂的擴張疊加疫情的反反復復,一場危機悄然而至。
2022年3月23日,海底撈發布2021年業績公告,在年收入同比增長超四成的情況下,虧損了41.6億,直接將上市3年的盈利全部虧了出去。直接造成這一巨額虧損的,是在2021年11月發現勢頭不對后,海底撈猛踩剎車推出的“啄木鳥計劃”,按照這一計劃,海底撈緊急關了260家店,32家店暫時停業休整。
2個月關店292家!要知道海底撈2018年上市時,總門店數也不過363家,如此迅猛的關店速度吃驚的不止是消費者,投資人們也多少有些意外,好在有過預虧警告,股市當日反應并不強烈,盡管如此,海底撈股價已從2021年2月創造出的85.779元的高點,來到了13.24元,一年時間跌去了84.5%。
對于這場關店危機,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由于公司2019年制定快速擴張政策后,“部分門店選址失誤、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企業文化建設不足等問題造成的”,同時組織架構變革,也未能很好地適應公司發展現狀,出現了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于奔命的現象”。
簡而言之,你學不會的海底撈,管理智慧也不夠用了。
海底撈翻臺率一降再降 圖源:海底撈財報
更讓海底撈頭疼的是,伴隨著高速擴張下餐廳密度的提高和受眾的審美疲勞,海底撈單店翻臺率正在持續下降,2018年剛上市時,其平均翻臺率還能維持在5.0次/天,到了2021年時已經降到了3.0次/天,新開門店甚至只有2.3次/天,與呷哺呷哺等同行相比,沒有了任何優勢,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海底撈門口排隊的人,消失了。
飲鴆止渴
海底撈的另一個變化,則很少被外界所關注。
在海底撈的一路成長中,其獨特的店長晉升和薪酬分配機制,一直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按照海底撈的規定,每個員工在進入公司后,都會分配一名師傅進行傳幫帶,而店長也是在優秀的員工中進行挑選、培養和晉升。
一旦成為海底撈的店長,權限極大。除了審查財務績效指標、處理緊急情況等常規工作外,海底撈的店長還能夠決定所在門店員工的考核和晉升,從徒弟中挖掘有能力的人,推薦去做新開門店的店長。而每一家由其徒弟、甚至是徒孫擔任店長的門店,都能給老店長帶來額外的收益,甚至可能超過其本身管理門店的報酬。
這一制度的設計,有點類似直銷行業發展下線的模式,其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海底撈基層員工都對開新店報以極大的期待,畢竟根據2018年上市招股書披露,員工平均晉升為店長的時間還不到4年。
在海底撈過生日的驚喜 圖源:網絡
人人有做店長的機會,人人有開新店的欲望,這些其實才是海底撈能夠提供超預期服務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在過往其高層接受采訪的公開報道中,海底撈原有的管理層考核,標準只有兩個:顧客的滿意度和員工的滿意度。那些被許多企業視為生命線的營業額和利潤都沒有列入考核范圍。
這也意味著,服務好顧客,就是海底撈基層員工獲得晉升的先決條件。用創始人張勇的話說,“在我們這里,即使是一線普通員工,也有給顧客先斬后奏的打折和免單權。只要我們的員工認為有充分理由就可以給客人免菜或加菜,甚至是免單。”
以上這一切的一切,隨著“啄木鳥計劃”的推出,全部被顛覆了。
首先按照“啄木鳥計劃”,海底撈將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并“采取果斷措施”。從措辭不難看出,營業額和利潤已經是此時決定是否關店,最重要的指標了,所謂的“顧客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完全不在考慮的范疇。
其次,海底撈在停止擴張大規模關店后,相當于是直接封死了員工的晉升空間,提供服務的積極性和熱情必然會受到影響。盡管在關店的同時,海底撈宣稱不會裁員,有能力“妥善安頓”涉及門店的店員及店長們。但根據國信證券發布的一份研報顯示,疫情前海底撈單店員工數量約為100-120人,2022年已經減少到60-80人。
對照財報來看,這一變化則更為明顯。截止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共有146584名員工,其中135687名工作于中國大陸,到了2022年6月30日,海底撈員工數就只剩下101041名了,其中93047名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工作。兩廂對比,半年內,海底撈的員工人數減少了45543人,降幅達到了33.56%,遠超同期門店數量的下降幅度。也就是說,實施“啄木鳥計劃”后,海底撈不僅沒有通過“妥善安頓”留住被關門店的員工,其他未被關閉店鋪的員工,也在流失。
海底撈服務水準的降低以及近來發生的種種不再慣著消費者的改變,顯然和以上這些變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對于一家急于自救、試圖重新挽回投資者信心的上市公司來說,這一切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凈利潤才是奮斗的方向。2月24日,海底撈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盡管全年營收346億元,同比將減少約15.8%,但凈利潤卻達到了13億元,對比上年度41.612億元的虧損,成功翻身。海底撈官方更是高調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全是“啄木鳥計劃”的功勞。
然而,當海底撈為了短期利益,將自己長久以來賴以立足的“超常規服務”丟在腦后的時候,“啄木鳥計劃”怎么看都更像是一杯“鴆酒”,渴是解了,以后呢?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海底撈的極致體驗,靠的不僅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