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統籌全局:新常態下的冷鏈,統倉共配勢在必行
近期,多地疫情間歇性暴發,隨之而來的是嚴格的防疫防控政策。在此非常時期,民生物資的保供異常關鍵,安全、穩定、合規的物流保障成為重中之重,尤其是不易保存但需求量大、保鮮時效短、檢驗要求高的農副生鮮食品。自2020年起,政府頻繁出臺相關政策,旨在推動物流行業提質增效,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以保障民生物資的流通。本文概述了現階段冷鏈物流統倉共配的需求背景和破局之道,旨在幫助相關企業提前布局,滿足當下市場需求。
變局:時代背景與企業責任
防疫常態化的大背景下,服務民生保供的冷鏈物流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具體有時代背景與責任背景兩方面:
時代背景:隨著各區域疫情短時暴發和常態化防控,全國多個城市民生物資的保供面臨著極大挑戰,不易保存的農副生鮮產品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防疫形勢下,倉庫閉環管理、車輛憑證通行等供應鏈閉環管理舉措刻不容緩,如《國務院關于切實做好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物資中轉站點原則上應設立在較低風險區域,實行閉環管理,做到車輛嚴消毒、人員不接觸、作業不交叉。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舉措將完美適用于此原則,可減少生鮮農產品流通領域損耗,保障民生食品流通安全。
責任背景:全程冷鏈和城市配送,需要大投入、強合規和高品質三方面相輔相成。投入方面,全程冷鏈和城市配送需要構建大規模倉庫網絡與冷藏車隊,以支撐日益增長的運力需求,而當下尤其是在發達城市,倉儲用地稀缺且地價高;合規方面,設施不足、技術落后、全程冷鏈貫徹不嚴成為當下難題;品質方面,現有倉儲配送企業冷藏、冷鏈運輸做不到位,貨品腐壞、丟貨、破損、差錯等問題頻發。以上問題,僅依靠“小散亂“的社會力量難以應對,行業亟需強合規、敢投入、能堅守的物流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肩負社會責任,推動物流行業的升級。
在上述三大背景下,我們認為“統倉共配“是防疫常態化背景下,整合政府與企業資源,提供保障民生的高品質物流服務的優選路徑。
破局:冷鏈統倉共配模式概覽
市場規模
市場需求方面,2020年中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為2.65億噸,相比2019年同比增長約14%,并將在未來五年內保持穩定增長。中國食品冷鏈物流的需求主要來自肉禽類、水產品、果蔬農副產品、乳制品和速凍食品。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的消費、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同時伴隨著近年來生鮮電商的崛起,居民在農副生鮮產品上的消費巨大,市場需求增長迅速,預計2025年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將達到6.3億噸。
產業價值方面,2020年中國食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3,832億元,同比增長13%,隨著冷鏈食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為保障民生物資的供應,積極響應國家推進冷鏈物流倉配一體化建設的號召,冷鏈物流將在整個環節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市場規模也將持續穩定增長,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萬億大關。
目標客戶
冷鏈統倉共配服務商在客戶資源上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面對上下游多元化B端客群,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冷飲制造商經銷商、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生鮮電商和餐飲零售連鎖店鋪等,隨著近年來新常態下疫情防控的影響,國家愈加重視民生物資的保供,并持續推進冷鏈物流倉配一體化進程,多地政府也有意更緊密地與冷鏈物流企業進行合作,采購冷鏈統倉共配服務的同時,加大力度支持產業發展并給予專項補貼。不同客群在運輸時效、倉儲操作、價格、品質、穩定、合規等方面的訴求偏好各異。
商業模式
冷鏈統倉共配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不同范圍的服務,現階段商業模式主要分為倉儲、運輸、城配三大類。
倉儲服務主要以多溫層倉儲為主,提供低溫儲存、分揀、加工、中轉等服務,確保貨品在操作過程中無外界損耗,同時可提供增值服務為客戶分憂,例如貨物預處理、再包裝、質檢、換標等,此業務下盈利途徑相對多樣,包括但不限于對外租賃、自營終端配套、政府租賃補貼、增值服務等。
運輸服務主要以貨物低溫狀態下長短途和跨城運輸配送為主,保證全程冷鏈系統在線避免損耗,連接上下游客戶的同時提供穩定、合規、有保障的運輸服務,此產品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但可在運輸過程中提供RFID、智能GPS追蹤系統等增值服務,實現對冷鏈物流運輸環節中涉及的物品、車輛實時監控。
城配,即倉配一體化服務,主要結合城市多溫層倉儲及配送服務,是連接上下游客戶的核心關鍵,此產品的盈利模式及增值服務品種多樣,涵蓋上面提到的兩種產品,客戶可從屬地倉通過冷鏈干線運輸至樞紐倉,經過低溫倉儲、加工、分揀、包裝后轉運至區域內其他共配中心或直接轉運至下游客戶手中,保證全鏈路冷鏈在線。
關鍵能力
企業想要搭建高效穩定的冷鏈統倉共配,需從倉網、運力、貨源、技術、生態五方面投入。
選定核心城市樞紐倉作為“支點”,對區域周邊城市進行倉網規劃、選址,將覆蓋范圍最大化,有利于之后倉間調撥、城際運輸等業務的發展。
業務的快速發展需要穩定、合規的運力作為支撐,尤其考慮到貨物運輸過程中對溫度較敏感,企業在配備運力時可采用車載智能終端、無線傳感器等智能運輸技術實現生鮮產品在整個冷鏈運輸過程中的實時環境監測,亦可通過整合合規的第三方社會運力提升服務品質。
企業需要有充足的貨源支持業務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維護現有客戶訂單量并積極尋找更多外部合作資源,另一方面由于冷鏈統倉共配涉及大量民生物資,可與周邊農產品生產基地開展商業合作并向地方政府申請特許經營補貼。
業務的正常運行不僅需要專業的物流運營團隊,技術團隊的賦能也至關重要,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開發人機結合智能倉儲技術可以幫助企業規范冷鏈作業各環節、有效監控貨物入庫出庫全流程、提高冷鏈業務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降低整體成本,倉儲管理系統及訂單管理平臺可追溯貨物的來源去向,使客戶對其托付貨物實現源頭到銷售的全程溯源。
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冷鏈物流企業需要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搭建自己的生態圈,通過不斷與具備行業優勢的倉儲、運力、貨源、技術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幫助自身取得行業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區域選擇
BCG認為,入局統倉共配,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發展目標針對不同區域梳理業務打法,制定差異化落地策略。根據人口密度、經濟一體化進程、國家政策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四個維度,可以歸納為三類策略打法。
以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為首的經濟圈,擁有人口密度高、市場相對成熟、基礎設施完善的優勢,已有多家百強冷鏈物流企業入駐,開展冷鏈統倉共配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同時,工業倉儲用地資源稀缺且價格較高,需要企業關注拿地建倉方面需要的投入,并注重組建專業、高效的數字化團隊為業務賦能,在競爭中凸顯優勢。
以西三角經濟圈、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北方主要省會為主體的區域,近年來人口密度、GDP均呈穩定增長趨勢,區域冷鏈物流市場競爭尚未飽和,同時隨著中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貨源比較穩定,但是入駐企業需大力投入倉網規劃建設,組建高質量物流、技術團隊及合規運力,以獲得競爭優勢。
以西北部省份為主的區域,優勢在于工業倉儲用地資源充足,同時近幾年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下,當地政府態度開放,相繼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產業投資。另外,中西部一直以來承載著全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和批發交易,在冷庫建設和冷鏈物流發展方面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此區域也存在眾多需要企業突破的瓶頸,例如區域產業規劃經驗不足,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需要從“零”開始組建適合當地特點的物流、技術、運力團隊等。
企業建設冷鏈統倉共配業務“六步曲”
企業若有意入局冷鏈統倉共配,需系統梳理業務策略和打法,包括頂層戰略規劃、關鍵業務打法和落地支撐保障三個層面。具體到落地層面,BCG給出六個關鍵步驟供參考,助力企業落地建設冷鏈統倉共配。
步驟1
區域評估
評估各地區發展前景及當地政府是否有優惠政策,同時結合企業自身戰略發展目標選定合適的區域進行倉網規劃。
步驟2
倉網規劃
依據區域規劃選定核心城市作為樞紐倉,以其為中心在周邊城市規劃覆蓋范圍廣闊的倉網體系。
步驟3
園區建設
根據倉間調撥需求及運輸配送路線對冷倉園區選址,為各地功能性配備基礎設施。
步驟4
團隊組建
組建高質量物流運營和數字化團隊來保障操作質量并提能增效,搭建運力平臺或與合規的第三方開展運力合作。
步驟5
運營管理
確保操作流程高效、合規、有質量,階段性進行流程優化,同時可以附加增值服務,例如貼防偽標簽、換標、消毒等,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步驟6
安全配送
運用智能運輸技術對運輸途中車輛、貨品進行實時監控,保障貨物安全無損耗到達消費者手中。
● ● ●
綜上所述,企業想要完美做成冷鏈統倉共配絕非易事,在踐行上述六步及打造關鍵能力的過程中,企業將面臨各種不確定性及風險。在市場規模穩定上升的大時代背景下,企業若想快速開展冷鏈統倉共配建設,必須未雨綢繆,從倉網布局到配置數字化團隊,一步一個腳印找到凸顯自身優勢的發力點,分析潛在風險,快速迎合市場需求。
關于作者
陳慶麟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BCG交通物流運輸業務中國區負責人。
魏金程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合伙人,BCG交通物流運輸業務中國區核心領導。
段燁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經理。
感謝BCG同事陳佳毅、趙潤杰、郭東升對本文的貢獻。
如需聯絡, 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全球供應鏈呈現新態勢,平衡布局是關鍵
跑出公路上的數字化貨運時代
全球供應鏈呈現新態勢,平衡布局是關鍵
BCG視頻號開通了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視頻號
快來關注我們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玉湖易采暢敏:冷鏈凍品供應鏈金融面臨資信弱、追溯難、評估難、管控難等挑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