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科普】入局冷鏈,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正文共2578個字 | 閱讀時長約8分鐘
01
冷鏈物流發展背景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不斷改變社會結構及消費格局,對冷鏈產品需求不斷提升。根據統計結果,目前我國城鎮人口飲食結構中易腐食品(生鮮果蔬、肉類、海產類)比例約為62%。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中國食品消費結構也不斷隨之進行調整,易腐食品的比重不斷增大,食品安全意識的逐漸升級,食品安全、鮮活農產品供應逐漸成為居民生活關注熱點,冷鏈產業的發展為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物流損耗和社會資源浪費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02
冷鏈物流發展特點
中國冷鏈物流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1、企業自建冷鏈物流體系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務。
過去很長時間,企業自建物流往往服務于內部業務體系,隨著專業能力的提升和體量的增大,很多企業的內部物流部門被剝離出來成為單獨企業,內外服務比例開始傾斜。
2、流通渠道變革導致冷鏈企業服務對象和服務方式在發生轉變。
移動互聯網+零售、餐飲、衍生出多元化、全渠道的流通模式和消費場景,比如生鮮電商、零售O2O、餐飲外賣等。這也給冷鏈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機遇在于服務的客戶更加多樣,挑戰在于傳統的服務方式不能滿足新需求。
3、成本的不斷上漲使得甲方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優化。
以零售企業為例,隨著租金、人工、物流費用的上漲,企業開始在供應鏈管理上尋求破解之道,而自建冷鏈DC(配送中心)就是其中的妙招。以前由廠家或者經銷商直接送貨給各地門店,現在則需要將貨物送到DC,再統一配送到門店,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效率。這種由供應商支配門店的方式,開始向零售企業主導的配送中心模式轉變。
4、行業競爭加劇企業抱團發展。
“抱團合作”是2018年冷鏈圈內的“熱詞”,為什么要抱團?一方面因為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客戶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客戶從單一的服務需求上升到全面的需求,從區域的需求發展到全國性的需求。
5、自貿區和跨境電商帶動冷鏈新業務增長。
上海、福州、廣州、天津自貿區的食品貿易業務日益增多,很多冷鏈企業和設施已經在自貿區建立并運營,比如洋山港冷鏈交易中心、福建馬尾電子報稅冷鏈庫,有的甚至已布局冷鏈海外倉,以便在跨境冷鏈業務中占得先機。
6、與冷鏈相關的平臺型企業陸續出現。
隨著冷鏈行業向精細化、細分化方面不斷發展,平臺型企業的價值越來越凸顯,一類是物流平臺型企業,一類是信息流平臺企業、一類是商流平臺型企業。它們利用各自掌握的核心平臺價值,正在影響和改變現有的冷鏈模式。
7、零擔、宅配業務成為冷鏈市場強力增長點。
冷鏈零擔的爆發,主要取決于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以及餐飲、零售品牌在全國門店的擴張。據調研統計,2018年冷鏈零擔市場規模已經突破50億元。冷鏈宅配市場也成為很多企業新的增長源。
03
冷鏈物流發展趨勢
1、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
盡管我國冷鏈物流總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果蔬、肉類和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由2009年的5%、15%、23%分別提高到22%、34%、41%,但與國外95%~100%的先進水平相比還相差好幾個數量級,這是未來我國冷鏈物流繼續保持強勁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我國正在經歷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歷史進程,城市人口增加是冷鏈物流需求增長的主要源泉。
2、優化行業布局,協調區域發展
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不均衡,東西部之間、主產地和主銷地之間冷鏈設施、冷鏈企業數量和服務水平相差較大。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京津冀經濟圈等多項國家戰略,促進形成東西部聯結、南北方貫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在全國范圍內大流通、大物流格局的形成。冷鏈物流行業投資大、資金回收慢,要更加注重戰略規劃,根據當地資源情況、交通條件、消費需求,做好市場調查和前期策劃,合理確定項目規模。根據土地狀況和經營模式,合理選擇冷庫型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農產品產地預冷、初加工、冷藏保鮮,以及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絡建設,打造完整的食品冷鏈流通體系。
3、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蓬勃發展
冷鏈物流對物流企業的基礎設施、技術水平、資金投入、操作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具有進入門檻高的特點,所以,一般的企業很難進入冷鏈物流領域。當企業需要冷鏈物流服務時,往往會考慮將其外包給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第三方物流是獨立于供方和需方的物流,是社會化分工和現代物流的發展方向。它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完整、優質的冷鏈物流服務,滿足客戶企業多方面的物流需求,更經濟、高效地實現多方位、門到門的服務。因此,從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導向以及企業長遠發展看,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未來參與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
第三方物流企業主要的盈利模式及盈利點
4、冷鏈產業向上下游不斷延伸
在市場前景看好、各級政策驅動等利好因素的影響下,近年來,我國冷鏈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升溫,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也將逐步趨于穩定,冷鏈設施建設速度將從近幾年的高速增長逐步回歸穩定增長。發展重點將從冷庫和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等中心環節的冷鏈設施建設向前端產后預冷、加工、冷藏和后端配送、零售、消費等環節延伸,從單純的冷庫倉儲和冷鏈交易向中央廚房、城市配送及以冷鏈物流為核心功能的產業集群延伸,從硬件設施建設為主向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運營、信息化提升、社會化服務、加強政府監管和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多方面多領域擴展。
5、互聯網+冷鏈物流帶來深刻變化
互聯網和電商經濟將使冷鏈物流向著網絡化、分散化、扁平化的方向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和運作模式必然要順應互聯網+和電商經濟的需要。全程溫度監控、貨物跟蹤定位、電子數據交換、管理決策支持、冷庫倉儲管理系統、條碼和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提高了冷鏈物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運作效率,為冷鏈物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6、打造節能環保綠色的冷鏈物流
隨著社會對冷庫運營的安全性關切度的不斷提高,綠色節能、環保、可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氟-二氧化碳復合系統(復疊系統和載冷系統)得到積極推廣應用;制冷系統全自動運行以及冷庫智能管理系統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冷庫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貨架的應用明顯增加,并朝著高貨架、全自動的方向發展;綠色節能的理念在冷庫建設中受到關注,一些新建項目要求按照LEED綠色建筑認證標準進行設計;變頻控制、冷凝廢熱利用、感應式LED照明等成熟節能技術進一步得到推廣,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利用、新型保溫材料等新的節能措施開始得到應用。
7、農產品貿易帶動臨港冷鏈物流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的肉類及乳品進口增長尤為突出。這種進口增長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我國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國內食品消費結構的升級,對國外優質畜產品的需求增加,以及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推波助瀾,特別是國外畜產品價格與我國相比具有較大優勢,國外優質低價畜產品必然大量涌入。并且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受到環境、資源等多方面的制約,國外農產品的價格優勢短時間內難以根本改變。農產品、水產品和畜產品的進口增長必然帶動臨港冷鏈物流的發展需求。
文章來源:中冷聯盟官微,由全球生鮮會整理發布
文章僅作分享轉載,不代表本號觀點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2023亞洲生鮮供應鏈博覽會熱力“鮮”起
? 點擊閱讀
鐵路冷鏈物流為何上演“龜兔賽跑”?!
? 點擊閱讀
預制菜上半年發展復盤:以B,打C!
? 點擊閱讀
冷凍烘焙站上80億預制菜新風口!
? 點擊閱讀
叮咚買菜,活在每日優鮮陰影里
? 點擊閱讀
第9屆亞洲生鮮供應鏈博覽會
2023年6月14-16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參展聯系
上海:021-2020 5500
北京:010-8591 1001*1808
深圳:0755-2337 3556
廣告
閱讀原文,預訂展位
點亮在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