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農產品會是推動中國國際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嗎
國際冷鏈的發展,對于農產品進出口的意義重大。
水果進口額大增
2024年1月29日,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水果分會發布的最新水果進出口統計數據,2024年進口金額達到168.5億美元,同比增長15%。進口數量752.4萬噸,同比增長3%。在水果出口方面,2023年出口金額49.8億美元,同比增長8%,出口量386.8萬噸,同比增長19%。
從水果進口金額來看,排名靠前的水果品類依次為鮮榴蓮、鮮櫻桃、冷凍榴蓮、香蕉、山竹和椰青,以上六種水果占中國水果進口總額的76%。其中,排名第一的鮮榴蓮在2023年的進口總額達到67.2億美元,同比增長66%;進口總量142.6萬噸,同比增長73%。
東南亞正在增加對華水果出口
同時,相關報道和數據顯示,東南亞國家正在增加對中國的水果出口。2023年1月至9月,中國自東盟進口水果及加工品總額為98.9億美元,同比增長27.2%。其中,越南和泰國是榴蓮出口的主要國家,尤其是2022年7月越南鮮榴蓮正式準入后,越南迅速占據了中國國內約35%市場,泰國榴蓮的市場占有率從2022年的95%下滑到約65%。
不過,冷凍榴蓮的主要供應國依然是泰國,2023年泰國對華出口額約7.7億美元,同比增長19%;出口量10.8萬噸,同比增長12%。據了解,越南冷凍榴蓮輸華標準也將很快出臺,屆時市場將迎來越南冷凍榴蓮的有力競爭。
而且,隨著近年來金枕頭榴蓮等品種形成品牌優勢,將會進一步推動榴蓮等水果的進口。例如2023年10月17日,盒馬在越南前江省落地榴蓮直采基地,這也是盒馬在越南落地的首個榴蓮直采基地。
冷鏈物流是水果進出口提升的關鍵之一
除了消費需求,支持東南亞水果對華出口高速增長的關鍵還在于物流網絡的建立和完善。據泰國商務部貿易談判司司長Auramon Supthaweethum表示,自2021年12月中老鐵路開通以來,泰國對中國的水果出口大幅增長,鐵路的開通將運輸時間縮短至15小時以內,較此前公路運輸時間大幅減少。
同時,冷鏈配送網絡的完善也為水果進口市場提供了關鍵保障,尤其是冷凍榴蓮等產品需要低溫冷鏈儲藏和運輸,“中老泰”全程鐵路運輸班列搭建了高效穩定的冷鏈物流通道,為水果產品的全程冷鏈提供了支撐。當然,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對于進出口活動的推動作用也十分明顯。
顯然,這對于中國冷鏈物流的建設也將帶來一定的推動力,尤其是國際冷鏈物流方面。除了上述提及的鐵路冷鏈運輸,至中國境內后農產品除了轉運同樣需要倉儲。仍以榴蓮為例,貓山王榴蓮鮮果的冷凍加工需要經過高壓氣槍清洗、消毒、液氮冷凍等步驟,液氮冷凍要求為-110℃,持續90分鐘以上,冷凍后的榴蓮需在-18℃以下環境存儲、運輸。為此,在2023年5月,萬緯有信達深圳鹽田冷鏈園區承接了馬來西亞進口貓山王榴蓮的進出口報關、倉儲、加工改包、配送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實際上,萬緯物流除了為貓山王榴蓮產品提供了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萬緯上海臨港冷鏈園區已成為以鮮果客戶為特色的“水果工廠”,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異果、藍莓、香蕉、椰子、牛油果等等都在這里經過存儲、包裝,運送到下游渠道。
海鮮水產品或將推動冷鏈建設
因此在水果進口貿易的持續增長下,可以預見相應的國際冷鏈市場也將迎來持續增長的動力。另外,推動國際冷鏈增長的因素還可能來自海鮮水產品的進口與加工。
日本海鮮出口受政策影響明顯
日本東洋經濟報道,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2023年日本海鮮出口額創下了3,901億日元(約182.92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這是中國政府在8月下旬暫停進口日本海鮮產品之下取得的成績。據日本農林水產省2022年數據,中國大陸是日本水產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份額為22.5%,若加上中國香港地區的19.5%則達到42%,尤其是扇貝對華出口占比達到51.3%。
事實上,中國政府的進口禁令確實對日本海鮮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出口類別的數據上。從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詳細數據來看,扇貝的出口額下降了24%,其他產品包括鯖魚下降35%,沙丁魚下降15%。鯖魚方面,由于捕獲量減少,出口量下降了40%。而增加的類別主要在于珍珠增加了92%,黃尾魚增加了15%,鰹魚和金槍魚也增加了27%。
從出口目的地國家和地區來看,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數額大幅下降30%,其次是韓國下降7%,中國臺灣下降5%。另外,出口至中國香港的數額則大幅增長35%,美國增長14%,越南增長10%,泰國增長4%。
中國無法取代的原因
不過東洋經濟表示盡管出口至中國大陸減少的數額與中國香港地區增加的數額相差無幾,也并不代表著日本海鮮產品在中國香港沒有受到嚴格的監管。反而相比過去,中國香港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政策來審查和限制日本水產的進口。同時東洋經濟也指出了“無法賣給中國就賣給其他國家”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原因在于日本出口的海鮮水產品相當一部分是用來加工成海鮮產品的原料,這些產品需要被出口至中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然后在當地的加工廠完成加工后遠銷歐洲各國。那為何日本不直接采取在本國加工再出口至歐洲呢?關鍵原因在于日本本土少有取得歐盟HACCP的海鮮加工工廠,而且現有的工廠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才能完成符合歐盟HACCP要求的改造,同時考慮到未來海鮮捕獲量的下降,這種改造的動力并不充足。
相比之下,中國、泰國及其他國家的工廠在建設之初就是為了向歐盟出口的目的所建,因此大部分工廠已經取得了向歐洲出口的資質。因此在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之下,中國仍然是日本海鮮出口的關鍵目的地之一。
從中國水產品出口數據來看,除了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東盟正在成為中國水產品出口的關鍵目的地國家和地區,2021年中國對東盟出口水產品307.2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提高3.4倍,占比由2010年的7.6%提高至22%。在這樣的趨勢下,也必然推動中國冷鏈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從而為水產品的進出口提供安全、可靠的物流服務。
END
《現代物流》| 128期
引領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級專業供應鏈物流媒體
本文版權歸中國《現代物流》雜志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轉載請聯系后臺。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2024中國(杭州)國際冷鏈物流與冷庫建設技術展覽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