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要去看星星,是沒有時間哭的
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里,我張望街頭,每每看見一張張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過。我總是警惕自己,不要因為長時間生活在這般的大環(huán)境里,不知不覺也變成了那其中的一個。
這是《親愛的三毛》開頭的一段話,在30年前,三毛希望以書信的方式,用自己熾熱的心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高墻。
在30多年后,我們在過去的一周里,同102位朋友一起讀完了《親愛的三毛》。我們不僅從三毛的文字中,看到一個用靈魂在愛、在生活、在寫字的人,更重要的是,通過分享和討論,我們彼此之間建立起了更溫暖的情感聯(lián)系。
盡管只是網(wǎng)絡(luò)上的萍水相逢,但就像三毛所希望的那樣,在一霎間曾有一束光照進了我們的心底,帶來了一絲欣慰。
我們摘取了大家在這幾日的討論與分享,這份溫暖與真誠,希望也能分享給你。
01
你第一次認識三毛是什么時候?
讀的是她哪本書?
@獨!篤。
第一次遇見三毛是初中,感謝感恩偉大的語文教師。他向我們推薦了《夢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一口氣全買回來,囫圇吞棗地讀。天吶,世界上還有過的這么肆意的女性,似乎奠定了我愛旅游的文字基礎(chǔ)。
@小刀俠也是黃大膽
最開始認識三毛是在初中的時候,看的是《萬水千山走遍》,這本書現(xiàn)在依然在家里的書架上安安穩(wěn)穩(wěn)地待著,是我的愛書之一。
@何麗薇
第一次認識三毛大約是在2015年,我無意間在百度里面看到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然后就去書店買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當(dāng)時我的孩子不到2歲,是我心情低落的時光,一邊看著撒哈拉,一邊淚流滿面……
@Frances
果然還是最喜歡《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接觸三毛就是在高中,讀這本書。三毛布置的那個精致的小屋,對我來說至今歷歷在目。果然,有美在,生活就很美好。
也許,透過書信呼應(yīng)的方式,加上聲音,我們?nèi)撕腿酥g,所豎立起來的高墻,能夠成為透明。
——《親愛的三毛 · 引言》
02
最重要的是被愛嗎?
自愛與自憐的區(qū)別又是什么呢?
@Zoe
對我來說,自愛是一個褒義詞,自憐是個貶義詞,自愛就是愛自己,尊重自己,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斷努力。自憐總是帶那么一丟丟的被動,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像是一位被王子解救的公主一樣,沒辦法獨立自主和平等。
@曉曉虎
被愛是重要的,但是一個“最”就不是很好肯定了。但凡滿的東西總是容易“矯枉過正”,人生“難得糊涂”。
我覺得自愛是必須的,如果說被愛很重要,那么自愛就是被愛的底線,我們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愛我,起碼知道我是愛自己的。自憐就有些矯情,如果我們自愛,就不會是可憐的。
@四月の蘑菇
我的理想,是用我的愛去滋潤別人,然后也會得到被滋養(yǎng)的感覺。如果愛不能對等,大概我就會逃走。可能我就是會計較。完全無私地去愛,除了父母和家人,目前沒有這種關(guān)系。最重要的還是愛自己,學(xué)會和自己和諧相處,才能把這份包容擴散到他者。
@航
我也覺得人終其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學(xué)會愛自己,才能愛別人。但我不并愛自己,甚至是恨自己,恨自己懦弱與膽怯,不僅碌碌無為而且成天活在想象與猜疑的世界中,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或者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一直不懂愛。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
——《親愛的三毛 · 最重要的是被愛嗎?》
03
大家是如何應(yīng)對與父母/孩子間矛盾的呢?
@阿白
我是一個媽媽,兒子十三歲了。以前都相處中也有摩擦和誤會。兒子急于獨立,我們卻是不舍得放手。
現(xiàn)在的我,就像三毛說的:靜觀一切,慢慢地、遠遠地在站他的身后,陪著成長。當(dāng)我學(xué)會了放手,跟兒子相處的模式,立馬母慈子孝,和樂融融。 我認為最好的相處模式是:把孩子當(dāng)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相信他,包容他,無條件地愛他,他就會長成你想看到的樣子。
@江靜
跟孩子做朋友吧。在他小時候我們俯下身,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在能補救的階段,讓他去摔跤讓他去闖禍,讓他明白世界是他的,自己的選擇要自己承擔(dān)后果;他大了后我們抬起頭,不一定全部懂他的世界,但要相信他熱愛他,幫不了也不要做個攔路虎。
@南楚
我是一個很不會爭論的人,情緒激動的時候完全無法表達我的觀點,只能哭;相反,我媽媽是一個能說會道、邏輯清晰且性格稍稍強勢的人,但是她內(nèi)心也有一點點文藝和溫柔。所以,在我初中和媽媽爭吵一萬次以后,高中的我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寫信。
@RYOU
如今的我,依舊還是不能也不會和父母很好地溝通。面對家人吧,總感覺會有一層隔閡和代溝在,也會把最最任性的那一面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或許等自己的年歲再增加一點,閱歷也再豐富一點,他們也老去一點,我會安靜、耐心地坐下來,好好聽他們講話,好好與他們溝通吧。
因為做父母,從孩子一出生,便成了愛的囚犯。
——《親愛的三毛 · 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
04
今天你那里天氣怎么樣呢?
感情有時就像天氣一般陰晴不定,愛情、友情……我們該如何維系呢?
@空格鍵
今天天氣很晴朗,氣溫回升了。
我跟朋友之間相處,不屬于黏黏糊糊的那種模式。忙起來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沒有聯(lián)系,空閑起來隨便聊兩句大家都很放松開心。 我們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困擾、難過的時候會吐槽兩句,嗯嗯嗯你懂我,可以可以親愛的我明白你的想法。互相打氣再去各自努力地生活,我們相處在一個彼此都很舒服且安全的距離。
@一淵
周六的南京,天氣很好,久違的太陽露出了臉,灑下溫暖和明媚,春風(fēng)溫和了許多,一掃前幾天下雨的潮濕陰冷。
今天,和大學(xué)同學(xué)一起逛了600多年的明鼓樓、南大附近的舊書店,一起吃了巷子里的東北烤肉,再一路逛著丹鳳街的夜市,走去地鐵站…… 這時候,我們是拋開各自的伴侶和家庭的,就像大學(xué)時一樣,以純粹的自我的身份,參與一場老同學(xué)的歡聚。
我們不談工作,也沒有令人焦慮的攀比,只談?wù)撓矚g的、不喜歡的,新聞、時事、八卦,像少年時一樣暢所欲言,甚至只是說頭發(fā)長短、開始冒出來的白發(fā)……所以,維持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逃避現(xiàn)實利益的糾纏。
忍耐的女人,男人很少看在眼里,還有可能要輕視。
——《親愛的三毛 · 男與女》
05
你理想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如果生活讓你心神俱疲,再去看看那篇《自然的簫聲》吧~
@何麗薇
理想的生活是一家人在一起,整整齊齊地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Frances
能每天縮在一個落地窗裝飾的書房里,被書環(huán)繞的同時又能看到窗外的花鳥魚蟲。今天又是趕ddl的一天,還挺累,但還挺開心。快結(jié)束了。快結(jié)束了。
@南楚
我理想的生活,大概就是年輕的時候教教書,寒暑假出去玩,周末自己在家放空。等老了教不動了,也玩不動了的時候,就回鄉(xiāng)下,吃吃齋念念佛,看云卷云舒。
@種花家的兔小四
我理想的生活就是周一至周五能夠早九晚五,能夠擁有完整的雙休和法定節(jié)假日,能夠擁有自己的時間去看看這個世界,無論在書中還是在路上。
我想,你是一位生活大師。
——《親愛的三毛 · 自然的簫聲》
06
整本書里你最喜歡哪一篇呢?
@江靜
最后一天,如期讀完啦。合上書,過濾完腦中的繁雜思緒,印象最深的還是《自然的簫聲》,無它,就因為很美好很自然,心向往之但卻做不到。那樣一個人一本書一個籃球一頓簡餐就是我期待的安靜,不執(zhí)著于一個人,但要夠靜夠悠閑,尤其是最近發(fā)現(xiàn)身體太累出現(xiàn)了一點狀況的時候,就更期待書中的那種意境,想象中就是一個干凈的青年在低頭穿過竹林走過山路的樣子。
@空格鍵
讀完兩天了,回想一下記憶深刻的還是《說朋道友》和《親愛的》。讀起來好溫暖,左有摯交好友,右有陌生人之間萍水相逢的溫情。陽春三月初暖乍寒,多了點點暖流。
@Frances
最喜歡的一篇還是《不棄》吧。 “沒有人在世界上能夠‘棄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棄。因為我們是屬于自己的,不屬于他人。”
@Jia+
最喜歡《人生何處不相逢》。“是我!再見!”明明是悵然若失的擦肩而過,卻被一份牽掛和一份回應(yīng)詮釋成了意料之外的驚喜。失去了也得到了,得到了也失去了,調(diào)整角度,人生突然變得松快且多了趣味。
@雪
最喜歡的是《樂命》,快樂是一天,不快樂是一天,在我們短暫的一生,為什么不讓快樂來填滿我們每一天?記住苦惱、不快、仇恨能改變什么?只會讓自己更受傷。不怨天,不尤人,平凡簡單,自得其樂最自在。
@一穗
最喜歡《不滿,不滿,不滿》。來信者與我相似,一切與別人的訴說都只是為了宣泄情緒,不做出改變。就像治愈的僅僅是癥狀,可病原依舊存在,一旦有合適時機,它會再次以其他癥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所以,像我一樣的孩子們啊,既然看到了本質(zhì),就去剖開心看看,生命短暫,反復(fù)為一件事跌倒萬不值得,再也別自尋煩惱做些治標(biāo)不治本的事了。
好好生活,好好愛人。面對在人世間掙扎浮沉的他人與自己,如果我們都能像三毛一樣毫不吝嗇自己的擁抱,那便是極好的。
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我很喜歡這句話,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間要去看星星,是沒有時間哭的。
我們希望能將這份閱讀的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
冷鏈服務(wù)業(yè)務(wù)聯(lián)系電話:13613841283
標(biāo)簽:
食品安全網(wǎng)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