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物流:冷鏈不宜單打獨斗 資源整合才是出路
冷鏈物流是近年來廣被看好的物流行業,但因其高昂的前期投入,巨大的運營風險,使許多人或望而卻步,或經營不善難以為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日,我們采訪到了東北地區為數不多的,連續兩年入圍冷鏈企業百強名單的吉林中冷物流有限公司陳純相總經理。
● 全程冷鏈 品質硬件做保障
成立于2007年的吉林中冷物流,成立之初主要做干線冷鏈運輸,2013年在長春建立自己的城市冷鏈配送中心,開通了東北三省內的城市配送業務。目前,中冷物流正打造倉儲、干線物流、城市配送的一體化業務,保證用戶全程的冷鏈供應。
冷藏車是冷鏈運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所以在車輛及冷機等選擇上就非常關鍵。中冷物流現有冷藏車輛80多臺,其中市內配送車輛60臺左右,以4.2米廂車為主。另外還有15米冷藏車20多臺。并且為了保證車輛的制冷效果,吉林中冷的冷藏車車廂都采自于中集,而冷機則選擇美國開利品牌。高品質的硬件設備,也是成就吉林中冷非常關鍵的一部分。
● 控制成本才是制勝法寶
很多人都認為,做冷鏈最重要的是時效性,但是在和陳總的談話中,我聽到了與此不同的聲音,陳總說:“未來做冷鏈不是誰運得最快才是贏家,而是在全程冷鏈的條件下,誰的成本最低,他才是最終的贏家”。
他表示,因為吉林中冷從貨源地接貨到冷藏車上,到分撥倉庫,再到城市配送環節,是全程的冷鏈供應,而且時效和成本是成正比的,時效要求越高成本就要相應的增加,所以吉林中冷的很多客戶最關注的并不完全是時效性,而是全程冷鏈的品質。
冷鏈物流的表面上看著利潤不錯,但背后的投入也是巨大的。那么,如何控制成本,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呢?對此,陳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首先,要節約運營上的成本,比如油耗、過路費、日常管理等費用;其次,增加銷售收入或單車利潤比,比如,一臺4.2米車從沈陽拉2噸貨到長春,如果裝到2.5-3噸,成本上沒有增加太多,但是利潤卻增加了,所以盡量達到滿載運輸是控制成本的關鍵。
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做到滿載運輸呢?這就要有好的客戶積累,科學合理的對客戶需求情況進行劃分,劃出客戶群里對時效性要求不是很高的的一類,可以作為機動補倉量,進行靈活分配,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 資源整合是出路
雖然吉林中冷物流在東北地區的運輸市場占有很大份額,但是陳總也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冷鏈行業一家獨大很難做到,目前國內最大的榮慶在東北地區也沒有網點,其他網絡布局相對較全的物流企業也是以合作的形式經營,所以未來的趨勢一定是整合,業務性的整合或者更深層次的企業之間的整合。
他認為,未來做冷鏈應該借鑒快遞、快運的思維,目前這兩方面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像海航、一米滴答這種合伙人制,還有加盟等形式,再將其與冷鏈運輸的特殊性結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現在吉林中冷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在全國很多地區跟原有的冷鏈運輸公司、冷庫進行合作,根據各自優勢進行信息、車輛、貨物共享,共同渡過冷鏈運輸的發展期。
對于目前熱議的GB1589,陳總也表示,這個政策具體細則雖然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這一政策的出臺還是利大于弊的。大家都在一個平臺上,這樣對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尤其是冷鏈行業,雖然減少了整車長度,但是廂體加寬到2.6米,如果冷藏車也是6軸限重49噸,對于冷鏈等稍重些貨物還是有優勢的。
我們在走訪市場時,時常能聽到卡友抱怨說現在物流企業依仗自己有資金實力壓低運價,導致散戶沒有出路。對此,我們來聽聽陳總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他說,“其實出現這一現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金融進入物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金融進入哪個行業都會‘死掉’一批人,也會成就一批人。其實個體經營也有自己的優勢,未來的冷鏈運輸就是散戶、公司共同合作,完成行業的轉變”。
現在我國冷鏈的市場需求巨大,但冷鏈運輸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很難保證全程的冷鏈供應。所以,這一市場的潛力是很大的,也不是哪一個人或一家企業能夠獨自稱大,只有冷鏈人聯手合作,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長按以下二維碼,
關注“卡車頭條”:
my360che-news
您將獲得更多市場信息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