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生鮮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極大地滿足了我國居民對生鮮易腐品的大量需求。加之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我國生鮮食品貿易實現大發展,冷鏈物流行業迎來了發展機遇。冷鏈物流標準作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標尺,愈發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冷鏈物流標準建設作為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中重要一環,完善冷鏈物流標準化工作勢在必行。文章主要對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情況作了詳細介紹,對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完善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作出努力。
冷鏈物流的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成為我國物流行業新的增長點,國家政府和行業等部門在促進維護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方面也在不斷持續發力,自2014年以來,冷鏈物流業的發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國家不斷出臺一系列支持其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隨著政策的不斷實施和相關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冷鏈物流即將轉向高門檻、新基礎設施、大整合、強監管的轉變,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我國逐步探索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需要時刻警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阻礙,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不斷完善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
一、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現狀
(一)冷鏈物流標準數量不斷增加
隨著政府相關部門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愈發重視,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相關規范不斷增加,冷鏈物流標準數量不斷增長。2019 年,我國形成了一系列標準,例如《航空貨物冷鏈運輸服務規范》《鮮活易腐物品名錄與物品保鮮條件表》及《鮮活易腐物品包裝》等。根據我國最新版《中國冷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2年版) 我國目前冷鏈標準共計348項,相比2021年增加50項,相比2019年增加65項標準,冷鏈標準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冷鏈物流標準數量的大幅增加正是冷鏈物流供給適應冷鏈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的一種響應。
(二)冷鏈物流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一個完整、獨立、高效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是我國冷鏈物流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政府部門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推進完善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2021年12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我國第一個冷鏈物流五年規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打造冷鏈物流運行體系、構建冷鏈物流骨干通道、健全冷鏈物流服務體系等方面的重點工作提出要求。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相關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2022年4月,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致力優化樞紐港站冷鏈設施布局,提升冷鏈運輸支撐保障能力。2022年5月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統籌推進農產品供應鏈建設,聚焦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的細分越發明顯。在按內容分類的基礎上,基礎標準按標準性質可分為冷鏈術語,冷鏈分類與基本要求;設施設備相關標準按冷鏈物流作業環節又細分為預冷加工設備、冷庫設備、運輸設備等標準;技術作業與管理標準根據服務對象劃分為初級農產品(水果、蔬菜;肉、禽、蛋;水產品等)、加工食品(速凍食品;冰淇淋;奶制品等)、特殊商品(藥品、部分化工產品等)等。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助于推進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進程,對促進我國冷鏈物流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冷鏈物流標準層次結構不斷豐富
近年來,隨著標準建設不斷加強,我國冷鏈物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的出臺數量明顯增多,層次結構不斷豐富,企業和團體標準也正逐步完善。
在國家標準方面,國家相關部門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來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冷鏈物流國家標準建設已成為政府制定標準的重要的環節。2019年7月30日,“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首次被政府列為重點實施的補短板工程。政府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動城鄉冷鏈物流發展,推進冷鏈物流政策制定和實施。另外《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國家標準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隨著相關政策的支持,我國冷鏈物流國家標準建設不斷加強。
在行業標準方面,針對冷鏈物流行業管理部門眾多,行業標準難以明確統一的問題,我國通過成立冷鏈物流相關行業協會,整合各部門的意見,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從而促進整體冷鏈物流行業標準的發展。此外,針對冷鏈物流行業經常涉及標準建設的環節,我國設定了8項相關標準,對冷鏈分類、信息管理、追溯管理、冷藏/冷凍食品物流、易腐食品控溫、保溫車冷藏車、冷庫設計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
在地方標準方面,自2011年起,我國冷鏈物流地方標準數量不斷增多。由于地方標準對地方冷鏈物流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不斷完善地方標準建設也是促進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手段。2018年6月1日,京津冀聯合制定的《冷鏈物流冷庫技術規范》等8項冷鏈物流區域協同地方標準開始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冷鏈物流地方標準水平的又一大躍升。該標準的施行有利于京津冀區域冷鏈物流品牌的打造,有力地促進了京津冀冷鏈物流行業的統一和規范,有助于實現我國冷鏈物流健康有序的發展,其經驗可推廣至全國,為我國其他地區的冷鏈物流標準化工作所借鑒和復制。
在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方面,相比與其他標準,團體標準在制定時自主性較強,容易實施,是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重要環節。團體標準作為企業參與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重要契合點,越來越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2018年,我國《標準化法》正式確立了我國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冷鏈物流團體標準也不斷得到發展。另外,國內出現的一批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如中糧、雙匯、光明乳業等,對冷鏈物流巨頭的形成提出了需求,隨之順豐等冷鏈物流巨頭不斷形成,促使我國冷鏈物流企業不斷壯大,一些大型企業紛紛參與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企業標準不斷得到完善,對冷鏈物流行業產生較好的影響。
(四)冷鏈物流標準中作業與管理標準占比增大
隨著冷鏈物流標準總數量的增多,細分下的各類標準數量不盡相同,通過查閱《中國冷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2版)的分類。將冷鏈物流標準內容分類統計如表1所示。由于我國易腐品種類較多,涉及不同的操作環節,對操作技術要求有不同的標準,導致我國冷鏈標準中作業與管理標準數量逐漸增多,占比增大。由表1可看出冷鏈技術與管理標準共計267項,占總標準的76.7%,比2021年占比增加7.4個百分點,作業與管理標準的比重逐漸增加,表明我國在冷鏈物流標準建設中越來越滿足當今冷鏈物流發展的需求,在冷鏈物流標準建設工作方面越來越完善。
表1 冷鏈物流標準分類統計數據來源:《中國冷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22版)
二、我國冷鏈物流標準發展中存在問題
盡管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不斷推進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起步較晚,在標準化建設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我國冷鏈物流標準的短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系統性缺乏
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覆蓋范圍較廣,標準屬性種類較多,內容較為復雜,涉及部門較多,不僅只有一個標準管理機構進行管理,由于冷鏈物流環節涉及交通、民航、信息等部門,導致這些相關政府部門也會參與相關標準的制定與管理活動。由于管理部門眾多,在制定標準時意見容易參差不齊,致使行業標準協調性較差。另外,由于冷鏈物流產業起步較晚,分布比較分散,一些關于冷鏈產業的技術組織、研究機構也相對分散,在研究制定相關冷鏈物流標準時,難以實現有效溝通,從而難以達成統一的標準制定意見,容易造成標準重疊,雜亂無序,致使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缺乏系統性。因此,構建系統有序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是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重要前提。
(二)銜接性較差
冷鏈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使得數量眾多的海外冷鏈企業逐步進入內地市場,繼而冷鏈物流標準的要求也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由于發達國家在冷鏈物流標準建設方面已經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國際上的通用冷鏈物流運輸技術標準化協議以及關于冷鏈物流標準法律法規已經非常完善,為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而由于受之前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在制定冷鏈標準方面比較閉塞,我國并沒有大范圍的引進國際先進冷鏈物流運輸標準的全部內容,只是借鑒了一小部分,致使我國冷鏈物流標準與國際標準銜接性較差,標準要求較低,導致我國企業與國際企業合作交流時容易出現障礙,不能滿足國際企業相關要求,阻礙我國冷鏈物流進軍國際市場,降低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在國際的競爭力。因此,加強與發達國家交流建設冷鏈物流相關標準意見,緊密銜接國際先進標準是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關鍵。
(三)完整性不足
我國在冷鏈物流運輸標準內容完整性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著明顯差距,盡管我國有不少標準有總則或總體要求,但細則較少,部分標準缺乏可操作性,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比較難掌握,在冷鏈物流標準的完整性上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以對豬肉運輸設置的標準為例,我國標準只是對豬肉的整個運輸環節及相關人員做了標準要求,而新加坡對豬肉運輸的標準中,更加注重整體觀念,覆蓋了從養豬場最開始的環節到屠宰場、剔骨場、以及整個運輸過程中的環節,再到配送、處理、零售直到最后到消費者的整個流程,對整個流程的冷鏈進行管理,注意其中最薄弱的環節以確保冷鏈物流標準的完整性。對比發現,我國冷鏈物流標準中忽視了零售和消費者等環節,很容易出現“斷鏈”的問題。此外,在多式聯運背景下,我國冷鏈運輸向冷鏈集裝箱運輸模式發展,冷藏集裝箱的周轉對冷鏈標準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完善整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的構建,才能避免冷鏈運輸流程中“斷鏈”風險的發生。
(四)強制性較低
據統計,我國冷鏈相關標準盡管數量上不斷增多,但推薦性標準占絕大部分,與冷鏈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大都不是很完善,有些管理法規相互交叉,強制性較低,特別是針對運輸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對于冷鏈物流沒有嚴格的服務標準要求,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和懲罰機制。近幾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協會制定了《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多項冷鏈標準,并進行了標準試點工作。但是協會的強制性較弱,監管缺失,導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有的企業為節省成本,敢于違背相關冷鏈物流標準規范,在運輸過程中經營間歇性供冷,造成冷鏈的“斷鏈”問題。
而發達國家對冷鏈物流的相關強制性標準建設已經比較完善。例如,歐美許多國家和地區使用《易腐食物國際運輸及其特種運輸設備協議認證》(簡稱ATP)作為強制性標準,利用法律法規來進行監督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建設。日本實現冷鏈物流標準的強制性的方法也是通過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因此在發達國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服務體系來保障冷鏈物流標準強制性的背景下,我國加強相關強制性標準建設,完善冷鏈物流標準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推進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相關措施
(一)明確各部門職能,增強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系統性
冷鏈物流標準建設涉及多個部門的制定與管理,針對各部門分管容易出現協調性較差,監管不到位,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缺乏系統性的問題,應從協調部門管理情況入手,明確各部門的職能,整合相關部門力量,構建系統性的現代化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其次,在現有標準體系中,針對存在不一致的細化運作環節,進行逐一分析,加快對現有各類標準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梳理,逐步減少重復或重疊的冷鏈物流標準情況。另外,為增強冷鏈物流標準系統性建設可以通過建設標準共享等信息化平臺等措施,增強相關部門溝通的積極性,實現冷鏈物流標準的透明性。
(二)加強我國冷鏈物流標準與國際接軌
我國冷鏈物流全球化趨勢明顯,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冷鏈產品進出口業務增多,冷鏈物流標準化國際性需求增強。為加快我國冷鏈物流標準追趕國際標準的速度,一方面可參考歐美發達國家制定的冷鏈物流標準,借鑒其發展經驗,發現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不足之處,用先進標準不斷完善我國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彌補不足。另一方面,在我國冷鏈物流逐漸進軍國際市場的背景下,我國冷鏈物流標準也應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緊密對接國際標準,大范圍引進國際先進標準,保證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國際性,不斷加強與國際間關于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冷鏈物流標準的建設水平,促進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化發展。
(三)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的構建
為保證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完整性,要不斷豐富我國冷鏈物流體系的內容,構建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完成對冷鏈物流全方面環節的標準建設。因此在構建冷鏈物流標準體系時,一方面可以從整個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覆蓋的全部環節進行標準建設,包含包裝、裝卸搬運、倉儲、流通加工、配送到零售冷藏貨柜、信息處理等,對其中每一部分內容都設置相應的標準,保障我國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構建標準體系可以從硬件和軟件標準建設出發。硬件建設方面,促進相關部門發布并完善冷庫以及其他設施建設標準,比如通用性冷庫工藝建造標準等。軟件建設方面,應加強信息化標準建設,如數據通道、信息處理設備等方面的標準。另外關于追溯、培訓、認證等體系方面的標準也應不斷加強,進一步豐富我國冷鏈物流標準相關內容,保障其完整性。
(四)增強冷鏈物流標準的強制性
針對冷鏈物流標準指導性不強的問題,應加強冷鏈物流企業標準的推廣應用,各部門應提高對冷鏈物流標準的監督及執行能力。首先,應加強冷鏈物流企業對標準的重視程度,提高企業參與冷鏈物流標準建設的積極性。由于企業是切實執行冷鏈物流標準的主體,一旦企業忽視標準,就會容易出現“斷鏈”的情況。其次,政府和行業協會可以設立監督機制,出臺強制性的行業標準,嚴格規范冷鏈物流行業對于標準的執行情況。最后,由于企業在推行標準化過程中需要高成本的投入,政府對此行為應該給予支持,因此政府可以頒布相關激勵政策來引導和激勵冷鏈相關企業實現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工作。
作者簡介:高玉玲 航空運輸研究所航空物流室。
歡迎大家投稿國際航空領域文章
投稿電話:010-64481307
郵箱:[email protected]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解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