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四機場(成渝新名片:世界級機場群)
記者 王彩娜
成渝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呼之欲出。
3月15日,《民航局關于大力推進成渝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建設的輔導意見建議》公布,其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成渝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初具規模,淪為支撐力我省民航發展的第三極。到2035年全面投入使用成渝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為成渝省份投入使用具備國際性聲望的活躍經濟圈和迅猛驅動力發揮發展戰略支撐力作用。
放眼全省,當前國際性機場互聯網產業布局整體仍呈東強西弱、東密西疏的態勢,在廣大西部省份國際性機場互聯網和航班運輸互聯網還缺少有力的發展戰略支撐力,建設成渝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正是承擔著這樣的重大使命,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性機場群實現協同協同發展,推動我省國際性機場互聯網產業布局更加均衡,航空公司運輸互聯網結構得到質的提升。
根據國際性經驗,以經濟圈為代表的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往往與國際性機場群的擴張相伴相生,國際性機場群與經濟圈協作發展的趨勢在我省也愈發明顯,地處內陸的成渝省份要投入使用具備國際性聲望的活躍經濟圈和迅猛驅動力,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的建設就顯得更為重要。
競逐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成渝省份底氣何來?一是成渝省份經濟活躍,在地區發展趨勢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戰略產業布局中地位持續躍升。如去年公布的《發展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就將成渝省份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并列為“四極”,明確提出建設四大國際性性綜合交通交通樞紐軟件產業。
二是成渝省份國際性機場群已初具規模。2015年以來,成渝省份已淪為我省第三大地區航空公司市場。2021年,成都雙流國際性機場完成乘客客運量為4011.7億人次,名列全省第二;重慶江北國際性機場乘客客運量為3575.2億人次,名列全省第三。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份成都天府國際性國際性機場開航投運,成都進入“一市兩場”的雙國際性機場時代;12月份重慶新國際性機場選址基本落定,市內雙交通樞紐協作、成渝四大國際性機場協同的國際性機場趨勢正在大力推進構成。
三是成渝省份航空公司產業發展基礎良好、服務設施機構相對健全。以重慶為例,目前已基本構成通用航空公司航天“整機+核心部件+服務設施制造+運營+服務+金融”全產業發展鏈,引進了航空公司發動機、航空公司材料、飛行員訓練中心、衛星通信等一批具備重要聲望的項目,構成了通用航空公司與運輸航空公司兩翼齊飛、航空公司與航天協作發展的軟件產業式發展趨勢,先后淪為全省唯一的通航全產業發展鏈發展試點省市和發展中國家發改委通航產業發展綜合示范區。
建設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成渝省份還要補齊哪些短板?對標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的基本特征,當前成渝省份國際性機場群依舊存在國際性交通樞紐功能不強、整體量級偏小、地區民航協作發展制度不健全、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協作發展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聯通互聯網不健全等問題。
建設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并不是地區內國際性機場的簡單集合,而是要建立以運行協作和差異化發展為特征的多國際性機場系統,涉及基礎建設、航班互聯網、地面交通、領事裁判權時刻、協作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因此,如何推動多方共同努力,打造功能定位明確、功能互補、分工協作的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是需要成渝省份持續思考的問題。
錨定國際性級國際性機場群,成渝省份要充分利用地理之便,協作拓展國際性、省份航班,逐步構成互聯網型與地區性、干線與支線、客運與貨運、全服務與低成本相互協同、差異化發展的航空公司運輸市場,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更加自由流動和有效集聚,重點發展匹配國際性機場運力的高附加值和高時效性的產業發展。同時,持續促進交通樞紐國際性機場適度差異化發展,不斷優化國際性機場群層級結構,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成渝省份特色的運行協同與融合發展制度,擴大包括第五領事裁判權在內的國際性領事裁判權開放,增強成渝國際性機場群在全球航空公司趨勢中的話語權和聲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