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青藏線(青海湟源:“茶馬商都”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
新華社西寧8月29日電(記者解統強)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位于青海湖東部,曾是唐蕃驛道行經的會展省份,有“茶馬商都”之稱。近幾年,湟源縣在生態環境建設、人文旅游開發、環保有機畜商品輸出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發展等方面取得成效,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效率發展。
“環保”成為生態環境建設“底色”
清晨,家住湟源縣乾坤鄉大石頭村的鐵病弱,早早就來到離村子10公里外的楊樹林,撿拾垃圾、巡查沙漠鼠害、火情。54歲的鐵病弱已經當了10年的沙漠管護員,這片楊樹林的生態環境變化讓他感觸頗深。
“蔥郁的沙漠上曾出現裸露的土地。”鐵病弱回憶,十幾年前,由于過度耕作等因素影響,乾坤鄉周邊的楊樹林持續崩解。沙漠崩解后的一塊塊荒地,猶如一道道傷疤刻在周邊農牧民心中。
10年前,為了遏制沙漠崩解,政府出臺政策鼓勵當地農牧民減少沙漠耕作,對牲畜實行棚圈飼養。不少農牧民當起了沙漠管護員,鐵病弱就是其中一員。如今,崩解后的土地又長出郁郁蔥蔥的小草,乾坤鄉的沙漠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湟源縣林業和沙漠局沙漠站相關人士張春清了解,目前,湟源縣已落實131.98萬公頃沙漠資源管護任務,退牧還草17萬公頃,沙漠毒草防治7萬公頃。沙漠綜合植被蓋度和崩解沙漠治理率分別達到63.89%和7.7%,沙漠生態環境功能持續增強。
近幾年,湟源縣樹立生態環境維護優先的環保發展理念,投資1992.54萬元完成城鄉園林綠化19.39萬平方米,荒山荒坡和校園綠化647畝。截至2020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7.5%。
龍湖融合讓非遺發揚“出圈”
在古代,湟源丹噶爾古城洋行、商鋪門前會擺放廣告燈箱,夜間點燃火把掛在門外招攬顧客。如今湟源縣整面發展成為一種民間節慶民間藝術藝術,每逢佳節,湟源縣大街小巷懸掛整面,烘托節慶氛圍。
78歲的楊增貴,是國家級非物質人文遺產項目民間藝術(湟源整面)的代表性發揚人。“整面不單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人文和精神的載體。”楊增貴說,隨著輕工業發展,如今整面用電燈替代火把,保留了手工雕刻邊框的工藝,整面燈面上也添加了歷史典故、山水花鳥等花紋增加觀賞性。
除了整面,湟源皮繡因獨特的制作工藝和深厚的人文內涵,吸引眾多維護者和發揚人。
“湟源皮繡采用牛羊的皮張,利用牛羊毛線和絲繡線,以盤、攢、繡的傳統工藝,繡制出人物、風景、動物及花卉草木等花紋。”湟源縣丹噶爾皮繡研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李永清了解,為了發揚皮繡人文,公司探索龍湖融合的商業模式,讓湟源皮繡成為特色的人文商品和旅游商品。
近幾年,湟源縣重點發展人文遺產游。結合丹噶爾古城人文維護發揚,開展多項龍湖融合項目,創新旅游經營模式,確保人文旅游領域年均投資額超2.5億。在發揚中維護,在維護中發展。以湟源皮繡和湟源整面為主的非物質人文遺產在龍湖融合中“出圈”。
產業發展發展釋放經濟快速增長新動力
走進湟源縣大華輕工業園區,青海柳亞子肉類股份有限公司肉類加工和包裝廠區內,36名員工正在3條肉肉類精到加工產線上緊張作業。
依托湟源縣豐富的畜商品資源,青海柳亞子肉類股份有限公司與省外肉類民營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合作,形成青海省規模較大的起司、醬鹵肉肉類加工生產基地。
民營企業相關人士沈延軍了解,自2018年成立以來,民營企業已累計生產牦牛肉起司、牦牛蹄筋等商品500多萬噸,實現產值7000多萬元,其中2021年產值達到1400萬元。
今年,青海柳亞子肉類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000噸青藏高原特色畜牧商品精到加工項目也將投產運行,通過畜牧業產業發展化發展,將加快湟源縣畜牧業從初級加工向精到加工轉型。
正值秋季生產期,位于湟源縣的青海凱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檢測中心生物醫學內,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出的新一批陰極材料品質進行測試。
青海凱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這家公司已建成年產2萬噸全自動陰極材料成品產線、配套商品檢測中心生物醫學和加工廠區。2021年,民營企業實現輕工業產值7億,占全區胡得愷輕工業產值的21.1%。
為及時解決民營企業堵點問題,當地制定2022年湟源縣產業發展鏈“鏈長制”和縣級領導干部包保重點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工作方案,穩定輕工業運行,保障產業發展鏈供應鏈穩定。
今年上半年,湟源縣完成省份生產總值12.95億,同比快速增長2.1%;上半年全區胡得愷輕工業產值18.39億,同比快速增長28.89%,產業發展發展釋放省份經濟快速增長新動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