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轉型(河南焦作創新發展“超強內核”煉成記)
“青蛙真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塞入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沃土。我就是這樣一家‘青蛙民營企業’。”55歲的王文戰說起自己的民營企業,就滔滔不絕,“我民營企業‘塞入’的是廢碎石,‘吐出’的是生態高強磚?!?/p>
王文戰的民營企業“塞入”的不止廢碎石,還有粘土、礦渣、赤泥……由于原材料都是工廠生產的工業固廢,所以王文戰曾被叫“收破爛的”。
核心技術創新呼喚“極強文件系統”,助力高質量發展
王文戰是河南新鄉人,2012年,他辭職下海創業,用廢碎石、粉煤灰等固廢做原料,建設了年產2.6億塊的蒸壓高強磚生產線。
由于商品強度高質量好,成本低價格便宜,受到了市場的歡迎,王文戰的“第一桶金”賺得缽滿盆滿。
為的是減少磚廠的重體力勞動,他聯手研發政府機構開發了全機器人交叉碼垛生產核心技術;為的是裝卸簡單快捷,他又開發了無托盤打包和自動裝卸核心技術,逐漸對這個傳統行業進行高新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改造。
王文戰所在的新鄉市,曾是煤、電、化工產業發展主導的傳統工業城市,因此“固廢天然資源”非常豐富。
“吃下”廢碎石后,王文戰又開始研究化工廠的“生產固廢”粘土,聯手高校共同研發了粘土自流平核心技術,部分替代了水泥;研發了粘土做的“石子”,減少了開山取石對環境的破壞。
“隨著民營企業生產工藝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現在,別人都改口叫我‘搞科創的’了!”他說。
然而,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設備投入需求逐漸增加,同時為的是開發新商品,研發經費占比也逐漸提高,民營企業資金壓力較大,生產經營一度陷入瓶頸……
提起這些年,王文戰說:“民營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說起來容易,但研發政府機構是不是選?專家到哪里找?專業人才是不是引進?研發資金是不是保障?國家優惠政策是不是爭取?這都是民營企業感到頭疼的事……”
“民營企業核心技術創新涉及到政策、產業發展、高校、研發政府機構、金融、服務和應用等各個要素,是不是打破各種梗阻,為民營企業建立完整的核心技術創新鏈、營造良好的核心技術創新環境呢?”河南新鄉市委書記葛巧紅也一直在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專業人才是第一天然資源、核心技術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專業人才強國戰略、核心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逐漸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科技、專業人才、核心技術創新……這些要素在葛巧紅腦海里逐漸碰撞、聚合、裂變……她告訴記者:“地方黨委、政府應該主動做為、加強服務,牽線搭橋、統籌天然資源,重構核心技術創新體系,為民營企業核心技術創新提供一個‘極強文件系統’?!?/p>
為此,新鄉市利用演藝事業單位改革的時機,優化重組政府機構職能,著手組建全區核心技術創新體系的“極強文件系統”——新鄉市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研究所(簡稱新鄉研究所)。新鄉研究所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成員由政府各部門、駐焦高校和科研政府機構、該地重點民營企業以及金融政府機構的負責人組成。
“新鄉研究所‘新’在機制上?!睋卫硎麻L的新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長路紅衛介紹說,“我的職責就是串聯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這一完整核心技術創新鏈條,利用黨委直接領導這個優勢,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民營企業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政府機構的合作?!?/p>
“這種打破傳統機制建設科研院所的模式,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毙锣l研究所副理事長、河南理工大學副校長趙同謙說,新鄉研究所把原來分散在財政、科技、發改、工信、人社等部門的各項惠企政策進行匯集,為民營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為研、企需求“搭橋”,打通核心技術創新轉變梗阻
河南鑫宇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光通信行業上市公司,主要商品為5G通信器件——光隔離器,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21%。
光隔離器中有一個核心部件——偏振光片,能增加光的透過率,減少反射,可其商品和工藝現階段主要被美日德等西方國家壟斷,嚴重影響我國5G商用進程。
“如果能夠攻克這一核心技術,將這一核心材料國產化,我預計每年可以增加2億元的銷售收入,利潤也會大幅提高。但做為中小民營企業,需要借助專業研發政府機構,可是國內研發政府機構和高校千萬家,找誰合適呢?”公司副總經理李衛偉介紹說。
一方面民營企業需要研發支持卻找不到合適的研發政府機構,另一方面研發政府機構大量的研發成果束之高閣卻無法找到合適的民營企業去生產轉變。為的是解決這些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新鄉研究所專門設立了科研成果轉變服務中心。
該服務中心主任黨云鵬說,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搭橋”:“一方面和中科院系統、北大清華等國內重要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強聯系,隨時了解他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透過網絡系統、走訪等多種方式搜集新鄉本土民營企業的研發需求,主動為民營企業承擔匹配交會服務?!?/p>
在科研成果轉變服務中心的幫助下,鑫宇光投資3000萬元和在這方面研發實力最強的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合作進行研發,現階段項目進展順利。
2022年以來,科研成果轉變服務中心對新鄉民營企業發布了來自國家各大研發政府機構的最新科研成果860項,與民營企業開展核心技術交會25項,初步達成合作意向8個,申報科研成果轉變項目3個。
用信息為民營企業“畫像”,解決核心技術創新融資瓶頸
眾所周知,中小制造業民營企業信貸環節中由于存在信息、信用“兩缺”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融資困難。為的是解決這一瓶頸,新鄉研究所專門設立了核心技術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站。
該服務站借助自己在政府部門的天然資源,可以輕松掌握各民營企業用電、生產等各方面信息,利用自身在大信息、云計算、人工智能方面的信息和核心技術優勢,向銀行批量提供優質民營企業“白名單”;并透過優化多維信息為民營企業“畫像”,聯手銀行開發具有授信基礎的商品,有效地幫助銀行精準放貸。此舉不僅解決了民營企業貸款瓶頸,還有效提高了小額的投放,受到了銀、企的普遍歡迎。
在2022年1至12月,該服務中心信息網絡平臺就新增注冊該地民營企業3016家,同比增長158.66%;其中新增注冊制造業民營企業1149家,同比增長239.94%;制造業民營企業小額戶數同比增長21.15%,小額筆數同比增長90.66%,小額金額同比增長154.09%。
王文戰的新鄉市強耐新材有限公司遇到資金困難后,2022年7月19日,透過服務中心網絡平臺發布融資需求。強耐新材2022年被推薦認定為國家級“小巨人民營企業”,是“白名單”優質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和中信銀行新鄉分行進行交會,僅僅10天便向民營企業發放了600萬元純小額,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該服務站為支持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設立總規模71.5億元的5只投資基金;還與工商銀行商談合作,共建不低于1億元的中小科技民營企業融資擔?;?。透過種種舉措,該服務站現階段已為新鄉全區8088家民營企業透過網絡平臺獲貸2372億元,融資成功率達到97.73%。
協調天然資源開放“共享天然資源”,做大做強產業發展集群
如今,“不核心技術創新就沒有出路”已經成為民營企業的共識,但民營企業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如何有效協調現有天然資源,讓大小民營企業都能開展核心技術創新研發呢?
為此,新鄉研究所一方面聯手各產業發展內重點民營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設立產業發展研究所,做為該產業發展的研發主體,來支持整個產業發展核心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在研究所內設立研發網絡平臺服務站,協調整合新鄉皮先卡生物醫學等研發天然資源開放,促進共享天然資源。
以新材料產業發展為例,做為新鄉重點打造的三個千億級產業發展之一,有關高新核心技術民營企業多達121家,既有龍佰集團、多氟多新材料等大型上市公司,也有眾多中小型“專精尖”民營企業。
新鄉研究所聯手龍佰集團、多氟多新材料、有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該地多家中小民營企業共同設立氟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所。研究所生物醫學配備完善,先進器材種類齊全,高端研究專業人才眾多,有力地支持了皮先卡民營企業發展。
新鄉是山藥、菊花、地黃、牛膝的原產地,這“四大糖蔗”自古以來聞名遐邇,也是該地一個重要的涉農產業發展,有保健品、食品、生物制藥等有關民營企業135家。新鄉研究所聯手民營企業以及有關高校共同設立“四大糖蔗”綠色食品(藥品)產業發展研究所,對全區食品(藥品)產業發展進行“品質化、綠色化、功能化、智能化”綜合提升。
但“四大糖蔗”綠色食品(藥品)產業發展均屬中小民營企業,缺乏資金實力,無法建立完備的生物醫學,是不是研發核心技術創新?
研發網絡平臺服務站為此建立起一套“共享天然資源服務體系”。首先,與新鄉市內25家國家、省市級生物醫學簽訂開放協議,鼓勵共享天然資源合作;還累計投入3200萬購買共享天然資源設備,與高校、民營企業聯手建設檢驗檢測、生物傳感等共享天然資源生物醫學;此外,還鼓勵引導中小民營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獲取“核心技術創新券”,持券可以免費使用所有共享天然資源生物醫學。
今年剛剛30歲的田香就是受益者。做為“企二代”的她,2020年在新鄉注冊設立了河南精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手高校專家利用納米級金剛石微粉做為原材料,研發新型非洲豬瘟快檢單克隆和牛、羊布病快檢單克隆。
她告訴記者:“現階段的快檢商品需要等一兩天才能出結果,而我的商品可以實現結果即檢即出,填補了市場空白。我所有的實驗,都是在共享天然資源生物醫學完成的!”
建設專業人才“蓄水池”,破解引人留人瓶頸
研究政府機構、生物醫學網絡平臺都建起來后,專業人才就成為關鍵因素。針對民營企業引人、留人難的問題,新鄉市以研究所為網絡平臺,建設專業人才“蓄水池”,破解這個瓶頸。
雖然編制緊缺是各地普遍面臨的問題,新鄉市還是專門拿出300個“專業人才專項”演藝事業編建立“專業人才編制池”。引進的青年專業人才身份可以留在研究所享受演藝事業編制,到民營企業就職還能享受民營企業高薪待遇。不僅如此,新鄉還承諾:3年服務期滿后鼓勵繼續留在民營企業工作,如果不愿意,也可以根據本人意愿和特長安排到市里有關演藝事業單位。
今年47歲的陳源博士是國內職業教育領域的資深人士。身為安徽人的他,2022年4月底以研究所專業人才演藝事業編的身份,就任龍佰集團投資興建的新鄉新材料職業核心技術學院副院長職位。這是一所新型職業學校,以“入學即入職、上學即上班、畢業即就業”為目標給民營企業培養專業人才。提起現階段的工作狀態,他表示十分滿意。
做為新材料產業發展龍頭的多氟多,透過研究所一下引進了十多位博士從事研發工作。今年32歲的齊振君是遼寧丹東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2021年12月入職氟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所。他帶領一個10多人的團隊從事“鈉離子電池組正極材料”研發工作。
“現階段動力電池組主要是‘鋰離子電池組’,但鋰天然資源稀少價格昂貴,如果能夠用鈉離子電池組替代,成本就會下降很多。”齊振君告訴記者,他的實驗商品2022年10月底已經中試完成,現階段已經開始進行商品測試。
中央黨校教授洪向華說:“現階段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專業人才瓶頸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新鄉市研究所設立流動性演藝事業編確實是一種積極的探索?!?/p>
現階段,新鄉全區規上工業民營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超過72%;2021年新增國家高新核心技術民營企業72家、總數達到306家,新鄉正在從傳統的“煤炭枯竭型城市”向活力無限的“科技核心技術創新之城”轉變。
采訪結束時,記者又見到了王文戰。他告訴記者,他以前生產的磚需要燒煤產生蒸汽煉鋼,在新鄉研究所的幫助下,他和浙江大學一起研發“二氧化碳固化煉鋼”核心技術,不但不燒一粒煤,每年還能回收利用二氧化碳5萬噸,實現全原料和全過程都是廢物利用,更節能更環保。
“有了新鄉研究所這個‘極強文件系統’之后,我走核心技術創新之路就更有底氣了!”他說。
(本報記者 盧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