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難不難(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貴州科技蓄力起跑)
獲發展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項目581項、年內立項實行省級信息技術方案工程項目1351項、投入使用每秒鐘1.34億萬次貴安超級計算機服務中心……1月27日,貴州省信息技術廳在貴陽市召開2022年全市信息技術工作全體會議,緊緊圍繞高效率發展目標,總結回顧2021年全市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工作情況,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全力以赴推進信息技術強省建設,同心協力續寫新時代貴州信息技術發展新篇章。
2021年以來,貴州全市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工作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通過核心技術、拳頭產品、龍頭民營企業和領軍人才“四個培育”,在結構調優、總量做大、龍頭建強、股權化債等各方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技術創新的重要和右后衛作用。
據貴州省信息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廖飛介紹,2021年貴州地區技術創新力、綜合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水平提升2位,分別為全省第18位、25位;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五年增長,達到0.91%;高技術產業發展產值5334.02億、同比增長16.8%,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速10.8%,同時實現了“二三”較好開局。
在引育壯大信息技術型民營企業群體各方面,全市信息技術系統年內兌現29項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券工程項目,補助經費497萬元;為310家民營企業積極開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工程項目技術鑒定,涉及金額23.48億;航宇信息技術、振華新材料成功上市;認定高技術民營企業634家,信息技術型中小民營企業入庫885家;完成信息技術研發業技術創新發展工程招商引資任務33.19億,新增37家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民營企業,推進信息技術技術創新跨越式發展。
作為信息技術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的重要通道與橋梁,地區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建設是重要環節。2021年,貴陽高新區成為信息技術部第二批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安順高新區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被信息技術部納入技術創新型產業發展集群試點(培育)、遵義發展中國家文化和信息技術融合示范基地開建建設、投入使用每秒鐘1.34億萬次貴安超級計算機服務中心、完成省級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平臺評估,為進一步優化調整摸清了家底。
與此同時,全市信息技術技術創新供給同時實現重大突破、人才隊伍建設成效明顯。2021年,全市信息技術領域獲發展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項目581項、創歷史新低;立項實行省級信息技術方案工程項目1351項;評出2020本年度省科學獎125項,貴州大學丁貴杰副教授獲最高科學獎;胡瑞忠研究員當選中科院院士;郝格非副教授開建2021年發展中國家杰青,同時實現貴州高校“零”的突破;雅科夫副教授被授予2021本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是貴州自2002年以來首位入圍。此外,3人入圍發展中國家千人 方案、5人入圍發展中國家萬人方案,創歷史新低。
在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中,貴州實行“揭榜掛帥”構建開放式技術創新管理體系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信息技術處長工作繼續列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2021年選派2296名信息技術處長赴基層積極開展服務。
2021貴州信息技術發展勢頭強勁,2022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奮力“開跑”。廖飛表示,2022年是全面實行“二三”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信息技術工作意義重大。全市信息技術工作者要以高效率發展為管糧,堅持走差異化技術創新路子,以改革激發自身潛力、以開放匯聚各方資源,進一步營造較好技術創新生態,在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技術創新的重要和右后衛作用。
2022年,貴州將在全面落實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政策、培育戰略信息技術力量、組織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民營企業主體地位、完善地區技術創新管理體系、營造較好技術創新環境等各方面持續發力,謀劃和全面落實好“信息技術入黔”工作,為開啟新的“黃金十年”奠定堅實基礎。
廖飛表示,到2025年,貴州力爭地區技術創新力進入全省前15位、綜合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水平進入全省前20位,2030年投入使用特色信息技術強省的奮斗目標。
省紀委省監察院派駐第十二紀檢監察組,部分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州)信息技術局、各有關單位,以及省信息技術廳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及直屬單位黨政負責人參加全體會議。貴州科學院、安順市科學局、黔南高新區、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省信息技術情報研究所等負責人作交流發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