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信改制(農信改革廣東方案加速推進 又一農商行脫鉤省聯社)
繼浙江后,廣東省新一輪貧困地區信用社改革方向也越發清晰。
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接連瓦解省供銷社
2月16日,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公告稱,渣打商業銀行主管機關發生重大調整。
根據東莞市中央政府于2月15日印發的文件,經廣東省中央政府同意,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和普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的經營權從廣東省供銷社整體轉交至東莞市中央政府,并由東莞市中央政府委托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幫助管理普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幫助做好前者日常環境治理和經營管理,輔導督促其不斷完善企業法人環境治理制度,促進其持續良好發展。
其中,具體委托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幫助管理的事項包括黨組織、團組織、工會組織、干部管理、人事檔案、紀檢監察、審計監督、考核評價等。在此之前,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并未持有普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股份。
公告稱,這一重要調整主要是為落實廣東省貧困地區中小金融中央政府機構體制制度改革總體部署,促進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打造在廣東省領先、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優質農行商業銀行集團公司。
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認為,主管機關調整有利于渣打商業銀行進一步深耕東莞本土市場,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主管機關調整和幫助管理安排不會影響渣打商業銀行的日常營運和正常業務發展,不會對渣打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渣打商業銀行將繼續受銀保監會及其派出中央政府機構和中國人民商業銀行及其派出中央政府機構的監管輔導。
事實上,在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之前,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已于2021年底悄然瓦解省供銷社,轉由珠海市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這也是繼深圳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2003年)、廣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2013年)后,第三家瓦解廣東省供銷社控制系統、由當地中央政府管理的珠三角省份農行商業銀行。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的獨立化運作改革方向是——由渣打商業銀行和珠海市屬國企共同出資,幫助廣東羅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化解風險、摘掉高風險帽子。在此基礎上,羅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的經營權轉交至珠海市中央政府,珠海市中央政府又將羅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的經營權轉交給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由前者按照商業銀行集團公司的方式進行管理。
公開信息顯示,除了對羅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行使母行管理職能外,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目前還持有廣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14.1%股份、肇慶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15.38%股份。截至去年9月末,渣打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近700億元。
多商業銀行集團公司并存策略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除深圳、廣州、珠海、東莞四家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已瓦解省供銷社控制系統外,還有兩家珠三角省份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及當地中央政府也在與廣東省供銷社大力推進“掛勾”事宜,并完成黨組織關系劃轉。
一系列動作后,廣東貧困地區信用社控制系統最終將呈現“N個一部分”的適度競爭格局——即多家瓦解省供銷社控制系統的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分別管理一部分、省供銷社繼續管理一部分的多商業銀行集團公司并存局面。這正是深化貧困地區信用社社改革“廣東計劃”的關鍵策略。
廣東省中央政府去年7月印發的《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二三”總體規劃》(簡稱《總體規劃》)對此也有所提及。《總體規劃》稱,“在全面完成貧困地區信用社社改組組建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體制制度改革,完善企業法人環境治理結構,支持符合條件的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擴大經營自主權。”
根據披露信息,目前深圳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已控股有限公司惠來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博羅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海豐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廣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控股有限公司潮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南雄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韶關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東莞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控股有限公司潮陽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湛江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并幫助管理普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對羅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行使經營權。此外,順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江門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南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等珠三角省份千億級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還參股了多家粵東、西、北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
這一現狀的呈現,得益于“十二五”期間廣東省中央政府確立的“扶貧”制度,即“積極大力推進珠三角省份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通過資本合作、管理合作和業務發展合作方式,扶貧粵東西北供銷社,建立健全全省協調發展新制度。”
扶貧的目的,在于通過股份紐帶,完成對粵東西北農會中央政府機構的注資、注制、注智,進而破解珠三角省份與非珠三角省份貧困地區信用社中央政府機構兩極分化嚴重、發展嚴重失衡的地區發展態勢,實現以優帶困、共同發展、整體解困。
貧困地區信用社改革“廣東計劃”
當前,市場上關于省供銷社改革方向計劃的討論,主要包括統一企業法人方式、聯合金融服務公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和聯合商業銀行四種。而廣東的改革策略更像是基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方式的改良。
在此之前,寧夏、陜西均采用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方式,分別成立寧夏黃河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陜西秦農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再由前者對地區內其他貧困地區信用社中央政府機構參股、控股有限公司。
而與寧夏、陜西的“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單一集團公司”方式相比,“廣東計劃”旨在打造的多商業銀行集團公司考慮到了省內發展較好的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實際情況,不失為快速解決農會中央政府機構風險的辦法,也為省供銷社改革方式提供了新的參考。
“對經濟發達省份,且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省供銷社改革尤其具有參考意義,既避免了單一集團公司方式存在的巨大資本金缺口、股東及戰投引進等實際難題,也充分給予了地區內頭部中央政府機構和上市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自主經營發展的權利,甚至經營權都交到了地市中央政府手里,‘花錢買婆婆’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其牽頭的商業銀行集團公司完全可以獨立申請各項金融執照、業務發展資質。”一位地方金融監管人士則表示。
珠海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董事長曾力在去年底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則表示,渣打商業銀行將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和跨域產業,在前海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資金業務發展專營中心,取得金融租賃和基金代銷的執照,并聯合大灣區頭部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和澳門的商業銀行,在前海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聯合理財子公司。
不過,對處于集團公司“C位”的核心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而言,壓力也顯而易見。“一是兼并收購帶來的資本金壓力;二是集團公司并表管理的壓力;三是向被投資中央政府機構‘輸血’后能否成功‘造血’有待觀察,關鍵看我們的管理經驗、技術、人才的輸出能否落到實處,把他們的制度真正轉換過來。”一位省內農貧困地區商業商業銀行高管對證券日報記者則表示。
省供銷社改革漸次破冰
事實上,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方式也是省供銷社改革的主流方向。根據調研信息,全省26家省供銷社中,有半數將選擇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方式。
浙江則明確將采用聯合商業銀行方式,促進將省貧困地區信用社供銷社改組為浙江貧困地區商業聯合商業銀行,使其成為一家具有獨立企業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商業銀行業金融中央政府機構。該消息最早見于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披露的《錢塘江金融港灣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中,并迅速引發熱議。
“在浙江省委省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監管部門的關心輔導下,我們獲得國務院批準同意成為全省深化貧困地區信用社社改革‘第一單’,為貧困地區信用社改革發展提供了浙江計劃。”浙江省供銷社理事長王小龍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則表示。
不可否認,作為上一輪貧困地區信用社社改革的產物,省供銷社在為貧困地區信用社社甩掉歷史包袱、協調地區農會中央政府機構發展、提升貧困地區信用社社信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隨著貧困地區信用社社改組的大力推進,省供銷社代表省中央政府以處置風險為第一要務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管理上自上而下、產權上自下而上帶來的權責不對等、行政干預等問題已日益凸顯,不利于貧困地區信用社中央政府機構業務發展發展及公司環境治理有效性的提升。
由此,新一輪省供銷社改革被提上日程,甚至被視為中國商業銀行業改革最后一塊堅冰。從銀保監會發布的消息來看,截至2021年年中,大多數省份已經報送了深化改革的計劃,監管部門將按照“一省一策”原則促進各省區因地制宜地探索省供銷社改革。
在去年年底各省陸續出爐的“二三”金融發展總體規劃中,有至少12省談及深化貧困地區信用社體系改革。其中,江西省提出“爭取省供銷社改革列入全省試點工作”;陜西省提出“積極爭取國家批準我省貧困地區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安徽省提出“爭取我省貧困地區信用社社率先進入國家改革試點工作”。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日發文則表示,無論采取何種方向,省供銷社改革都要保持與貧困地區信用社中央政府機構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即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企業化的改革方向,堅持貧困地區信用社中央政府機構服務“三農”、保證縣域企業法人地位穩定這一原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