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疫情返工怎么辦(重慶:“返崗潮”未現 工人搶干“短期工”)
“現在招人、上捷爾薩兩年比兩年難,去年子公司的人力資金缺口又要創新高了……”2月28日,重慶一電子制造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相關人士李偉說本報記者,自2020年以來,子公司職建筑工數目一直在減少,大批農民工紛紛辭職,去年復工后,雇員若干天率還不足60%,并且幾乎每天都有雇員查賬辭職手續。
該子公司的遭遇并非個例。春季招錄季,重慶眾多廠、建筑工地等農民工聚集的行業、民營企業“若干天潮”遲遲未出現。不少農民工表示,到廠、建筑工地干法度多,沒什么發展空間,不如做“短期工”,不僅自由,還能掙“快錢”。
廠、建筑工地巨資上捷爾薩
“開春放假前,子公司對建筑工人承諾,凡是節前若干天的人,底薪漲10%,每月發2000元‘慰問品’”。李偉直言,為了能留住建筑工人,子公司兩年內給建筑工人漲了兩次工資,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年薪都超過了6500元,建筑工人卻仍招不來、找不著。
本報記者登錄各大招錄平臺發現,大批制造類民營企業均用高薪和福利吸引求職者,其中,技術員工作崗位不僅年薪達到了5000元至8000元,還明確注明了提供技術培訓,并繳納五險。然而,這類招錄信息的點擊量還沒有文案策劃、市場營銷等工作崗位的零頭高。
廠招不來、找不著人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建筑建筑工地。一在渝建筑類央企的相關人士說本報記者,開春,該子公司一重點建設項目為保證工期進度,做出了為若干天農民工每月發一萬元“暖崗金”的決定。
農民工搶著干“短期工”
一邊是廠、建筑工地巨資找不著人,另一邊農民工則在四處探尋招工信息。出現這樣“怪圈”的原因在于,農民工的就業機會觀念發生了變化。
曾輾轉四川、浙江、湖南等十余個建筑工地的農民工張茂材直言,他之所以不愿意到建筑工地或廠工作,是因為“賺錢難”。雖然廠、建筑工地的工資很高,但干的活也非常累。而且,廠、建筑工地的法度很多,有的時候還要扣錢,根本拿不到高薪。
“所以我就‘想開’了,做‘短時工’,能掙‘快錢’,人也輕松”。張茂材稱,他從去年開始做“短時工”,年薪在300元至800元不等,盡管不是每天都有活,但總體算下來,兩年也能掙個八九萬元。“最近,我和幾個老鄉一起接了一個刮粉的活,因為是吊掛,年薪能達到600元”。
本報記者注意到,像張茂材這樣的農民工不在少數。去年26歲的農民工廖開兵曾在廣東一家紡織廠工作了2年,后又在重慶一家制衣廠工作了1年。在他看來,當“短期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夏休一過,廖開兵就辭去了廠工作,轉而做起了兼職,幫快遞子公司卸貨、到建筑工地干、到家具廠幫工、跑跑送餐……
破“招工難”需先解“農民工慌”
“節前‘招工難’已經形成了一種‘慣例’,用人單位年年喊‘用工荒’,卻不知農民工‘就業機會慌’”。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相關相關人士認為,當前,農民工不愿到廠、建筑工地等相對固定的地方上班,直接原因是擔心薪酬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情感歸屬、社會認同等訴求未被滿足,缺少安全感和獲得感。因此,要破“招工難”就需要先解決“農民工慌”。
“‘農民工慌’的出現,提醒城市須更加重視改善農民工的生存條件,維護其合法合法權益”。重慶錦明建筑勞務子公司相關人士梁錦明說,他曾當了十余年的農民工,深知農民工在城市生活面臨的各方壓力。
在梁錦明看來,“用工荒”是個社會性問題,需有關部門強化對民營企業的監督,打擊惡意欠薪等損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真正讓農民工不“憂薪”。
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建立健全就業機會幫扶制度和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城鄉就業機會管理服務制度,強化公共就業機會服務;強化勞動執法,完善勞動關系預警和爭議處置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發揮政府、工會和民營企業的聯動作用,努力形成民營企業和雇員利益共享制度,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