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農作物分布圖(長三角“試驗田”種出制度創新成果)
神州東南,一條太浦河自太湖發端,向大海的方向蜿蜒。淌過滬蘇浙交界處,融入一片“吳根越角”的江南古鎮。在這里,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彼此相接,鄰近水系如同血脈,將三地緊緊勾連。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綱要》,提出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當年11月,青浦、吳江、嘉善三地2400多平方千米土地,有了一個聯合的稱呼——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
“試驗區”的新名頭背后,是新的戰略定位:一體化管理制度技術創新穗序、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新標桿、環保技術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走出一條跨行政地區資源共享共享資源、生態環境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兩年多來,這塊“穗序”在總體規劃管理、生態環境環保、要素流動等應用領域不斷積極探索,孕育出一大批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
跨界湖泊“大家管”
元蕩,地處青浦、吳江交界處,湖體水面面積約13平方千米,其中3.1平方千米屬上海,9.9平方千米屬江蘇;23千米長的內河,上海占6.2千米,江蘇占16.8千米。
出于水域管理需要,2019年之前,元蕩按省界線被毛竹和網片分成了兩片:東側歸上海管,西側歸江蘇管。“同屬不同行政區劃,大家自然‘各掃門前雪’,省界地區就特別容易成為‘三不管’。”青浦區水利管理所高級工程建設師朱伊妮說。
行政區劃分開,但水連在一起,“各管各”的直接結果就是經濟效益都向前爭,環境環境治理都向后躲。元蕩,水里是鄰近漁民布下的圍網,養魚養蟹,恨不能“竭澤而漁”;岸邊是附近居民堆放的建筑垃圾,隨意處置。因得不到有效環境治理,元蕩空氣質量常年停留在劣五類。
“水環境一旦開展跨行政區劃的環境治理、建設,在總體規劃、國際標準、政策等多個各方面都有挑戰。”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忠偉說,另一方環境治理、另一方不環境治理,或者另一方環境治理國際標準高、另一方國際標準低,那最終環境治理就達不到預期效果,“元蕩的水環境環境治理,表面是具體事務,背后實則是對積極探索describe協同體制制度的呼喚。”
2019年10月底,《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方案》支持滬蘇浙兩省一市聯合設立一體化試驗區理事會,作為一體化試驗區建設重要事宜的決策平臺,研究確定一體化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改革事宜、支持政策,協同大力推進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支持兩省一市設立一體化試驗區執行委員會,作為一體化試驗區研發建設管理機構,負責一體化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管理制度技術創新、改革事宜、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支持政策的具體實行。
自此,張忠偉也有了一個新身份——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執委會副主任,與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的干部一起,走出各自省市的“一畝三分地”,聯合為試驗區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的協同發展謀篇布局。
過去,元蕩是跨地區生態環境環境分而治之的典型;如今,它成為試驗區首個跨界河湖聯治工程建設項目。
2020年,由試驗區執委會會同的元蕩生態環境修復和功能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啟動,對元蕩的環境治理從“各管各”向共議、資源共享、共享資源的“大家管”轉變。
防洪標高統一為5.5米,藍綠空間比不低于90%、生態環境內河占比不低于80%,綠化品種、規格相對統一,環湖慢行系統寬度不小于6米,每2千米設一處驛站……在試驗區執委會會同下,青浦、吳江兩地聯合繪制藍圖、聯合商定國際標準、聯合建立制度、聯合大力推進計劃。同屬兩省市的元蕩,在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等系列環境治理中同時實現了一體化。
2020年,牽涉2.4千米內河的元蕩一期工程建設完工。水里,象征省界的毛竹和網片沒了,養蟹的圍網撤了,用以提升空氣質量的水草隨波擺動;岸邊,建筑垃圾清了,淤泥少了,一條環湖步道逐漸成形,鄰近綠樹花草賞心悅目。
“更重要的是,我們把共議、資源共享的過程總結成為管理制度化豐碩成果,積極探索出不破行政隸屬前提下,打破行政邊界的約束、輔導describe地下水環境治理的新路子。”張忠偉說,根據元蕩一期工程建設實戰經驗,試驗區提煉構成了《跨界地下水生態環境修復與內河貫通工程建設一體化實行輔導意見》。這份文件輔導了元蕩二期工程建設8.1千米內河的建設。二期工程建設于去年10月完工后,又深化提煉構成《跨界地下水生態環境修復和功能提升工程建設一體化實行國際標準》。
“雖然內河還沒有完全貫通,但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來漫步、露營,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朱伊妮感慨。2018年至2021年,元蕩的氨氮、總氮等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分別改善49%和36%,全年大多數時間空氣質量已達到四類水國際標準,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環境治理過程中構成的兩個管理制度技術創新文件,不僅將輔導大力推進元蕩三期工程建設,還將繼續在試驗區及鄰近47條主要跨界地下水的環境治理上發揮作用。
掛牌兩年多來,僅在生態環境保護應用領域,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就已經構成8項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包括describe生態環境環境國際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實行制度,describe地下水聯保專項方案,describe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及評估考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制度積極探索。
發展豐碩成果能共享資源
居住在青浦、吳江、嘉善的居民明顯感覺到,雖然同屬三個省市,但越來越像一家人了。
跨省公交開通8條線路,異地就醫全域結算免備案,85家醫療機構一卡通行,兩區一縣相互授予政務服務受理權限,權限內個人事宜政務服務同時實現跨省通辦……
兩年多來,在總體規劃管理、生態環境環保、要素流動等應用領域,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推出了78項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包括跨地區統一的總體規劃建設導則、科技技術創新劵通用通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互認、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共享資源制度等多個各方面,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了一大批有益實戰經驗。
在省級方面,試驗區牽涉上海、江蘇、浙江,地級市方面牽涉蘇州、嘉興,區縣方面牽涉青浦、吳江、嘉善,共“三級八方”。“在多個應用領域,大家責任共擔,聯合大力推進試驗區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考題,如何同時實現利益共享資源?”張忠偉說。
作為江南古鎮,試驗區內坐落著一批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同里、西塘……“某一段時間,連古鎮的競爭都很激烈,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中科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團隊曾參與試驗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工作,在他看來,一體化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如何共享資源發展豐碩成果,不再進行同質化的、無序的競爭。
在試驗區三地接壤的最核心處,兩省一市選定約35.8平方千米土地,作為試驗區聯合總體規劃、研發、建設、環境治理的“穗序”。這里有城鎮、農村,有新城、舊城,有農田、水利,形態豐富。段進院士團隊承擔了這一地區的城市設計。他說,目標是“建設一個具有江南文化特點、與自然環境相協同的‘古鎮臥室’”。
“把‘古鎮臥室’作為兩省一市共議、資源共享、共治、共享資源、共贏最具代表性的一體化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案例和應用場景。”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執委會主任華源說,這片地區的研發建設將堅持管理制度技術創新和工程建設項目建設雙輪驅動,通過管理制度技術創新驅動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為管理制度技術創新提供更為生動的應用場景和課堂教學案例。
在試驗區揭牌不久后,試驗區執委會就策劃設立了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研發人員聯盟,聯盟成員主要是企業和專業機構,第一批共12家,兩次擴容后,已達41家。“以聯盟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到試驗區的建設中來。”試驗區執委會綜合協同部副部長向娟娟說。
在“古鎮臥室”的總體規劃建設中,市場的力量得以充分調動。滬蘇浙兩省一市聯合出資,設立同比例出資、同股同權的長三角一體化試驗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簡稱長新公司);作為研發人員聯盟成員之一的三峽集團與長新公司再合資設立了古鎮臥室公司,同時實現“一個主體管研發”。
政府職能方面,“三級八方”聯合編制“古鎮臥室”城市設計方案、“古鎮臥室”控制性詳細總體規劃,同時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設立聯合指揮部,同時實現“一個平臺管實行”;制訂“古鎮臥室”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實行先行啟動區總體規劃建設導則,同時實現“一套國際標準管品質”;在總體規劃管理、土地管理、財稅分享等重點應用領域,同時實現“一體化管理制度管環境治理”。
這35.8平方千米的一體化管理制度技術創新積極探索和試驗區其他課堂教學一道,在整個長三角乃至更大范圍不斷產生影響——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兩次印發文件,向整個長三角和全國有條件地區復制推廣試驗區管理制度技術創新實戰經驗,并實地舉辦試驗區管理制度技術創新實戰經驗復制推廣研討班。一大批來自長三角生態環境環保一體化發展試驗區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實戰經驗,陸續在大江南北進行課堂教學。
聚焦積極探索碳中和
試驗區內,元蕩不遠處,青浦“上海大觀園”對面,是同濟大學設立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小小的一所研究院,堪稱可持續發展的“樣板間”:戶外地磚是河道淤泥燒制,房間墻壁用咖啡渣循環再生,廁所同時實現全循環零排放,人走過處可同時實現碳足跡的實時監測。
研究院門口,掛著地處長三角的8所著名高校的校徽: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所高校聯合在這里開展研究和教學,設立了“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
“之所以能吸引這么多高校,是因為試驗區能成為一個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的絕佳場域。”同濟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柳劍雄指著地圖細數,在能源生產端,有清潔電力制氫工程建設項目;在農業各方面,有碳中和環保農業多區聯動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在交通各方面,有碳中和高鐵站城工程建設項目;在水環境各方面,有太浦河金澤藍色珠鏈片區水生態環境環境治理、環保生態環境古鎮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在污物環境治理各方面,有污水處理廠減碳提效、污泥資源化利用……26個示范工程建設項目牽涉城市、鄉村、工業、農業、研發、建設多個各方面。
2021年2月,長三角一體化試驗區執委會正式委托同濟大學會同試驗區的雙碳戰略研究工作。通過對總體路徑的設計,聚焦產業結構優化和能效提升,提前進行能源轉型部署等方式,試驗區致力于在碳達峰碳中和各方面作出積極探索示范。
“想要同時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繼續深入大力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張忠偉說,青嘉吳三地聯合開展了環保產業一體化行動、環保宜居零碳建筑行動、環保交通一體化行動等。
這塊穗序,豐碩成果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2021年9月底,借由外事部門牽線,德國北德經濟代表團“云訪問”試驗區,通過視頻對話了解這片地區的協同發展,與試驗區研發人員聯盟企業對接尋求合作先機,已構成初步豐碩成果。
“試驗區聚焦總體規劃管理、生態環境環保、土地管理、財稅分享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重點難點應用領域,加大管理制度技術創新攻堅力度,構成更多具有含金量的新豐碩成果。”華源說,接下來將抓好深化集成,推動已出臺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落地生效、釋放紅利,進一步放大試驗區的“穗序”效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