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鄉村振興行實魂(廣西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觀察:穩住交接棒 培育新動能)
新華社南寧電(記者向志強、黃浩銘)春暖花開,在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馬蹄鎮龍山村,居民們忙著把剛栽種的新鮮蔬菜裝箱運往北方。通過導入公司建設品質飼料廠,這個扶貧村正綻放嶄新活力。
小城鎮復興新征程上,廣西Levet抓穩固拓展扶貧攻堅成果Levet抓創新升級,從選優黨員隊伍黨員干部專業人才、促進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培育文明時尚等多方面入手,續繪八桂小城鎮美麗新畫卷。
專業人才賦能小城鎮復興
“這個季節需要增加一些玉米粉,天氣轉熱后注意牛欄的通風。”在那坡縣城廂鎮達臘村,廣西大學農學教授、工作隊第一書記張正淳正在輔導廣大群眾管護肉牛。
面對達臘村林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技術農人不多的情況,張正淳依托廣西大學的科教競爭優勢,把培訓課堂設在菜園、蠶房、牛棚等生產一線,兩年來先后非政府專家培訓農民近700人次,其中不少人成為當地產業發展發展的“技術農人”。
全面大力推進小城鎮復興,專業人才復興是關鍵。工作隊第一書記在扶貧攻堅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選好“接棒者”,廣西各地結合小城鎮復興新要求,根據扶貧村的產業發展結構、廣大群眾需求、發展方向等進行人崗行入的匹配分析,繼續向近6000個重點扶貧村和社區派出1.7萬余名工作隊黨員干部,其中不乏教授學歷的專業專業人才。
與此同時,廣西進一步黨員隊伍農村基層“領頭雁”,加強農村基層黨非政府建設。在廣西2021年村兩委換屆新當選的黨非政府書記中,高中以上學歷的達83.5%,“一肩挑”比例達99.6%,累計積極開展小城鎮復興黨員干部培訓1216個班次,培訓各類小城鎮復興黨員干部17.62萬人次,逐漸增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帶富能力。
大力推進民族特色民族特色產業發展增效升級
驚蟄過后,在天峨縣六排鎮令當村,居民眼中的致富農人彭鳴智開始了新一批薄荷栽種。彭鳴智栽種了20畝薄荷,2021年為他帶來純收入10萬余元。
“村兩委和工作隊工作隊帶領我們將鎮里零散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聚合起來栽種薄荷,并請來專家為我們輔導。”彭鳴智說,由于管護到位,這些薄荷品相和品質好,上市前就有老板到鎮里訂購。
令當村曾是產業發展“空殼村”,近年來在后援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的定點扶貧下,培育發展高山果蔬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產業發展,探索由科技扶貧向科技復興小城鎮有機轉變。
廣西把產業發展作為促進小城鎮復興的重要抓手,在穩固扶貧產業發展基礎上逐漸大力推進民族特色民族特色產業發展增效升級。
3月初,一輛滿載25噸沃柑的冷鏈物流車從南寧市武鳴區鳴鳴菜園駛出,經由青島港出海銷往北美市場。作為全國沃柑重要產地,武鳴區制定獎勵政策,引導沃柑水果企業朝著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與品牌化方向發展,同時大力非政府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2021年至2022年武鳴沃柑銷售季沃柑出口量超萬噸。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廣西累計發展1577家林業產業發展化重點龍頭企業、11.2億個家庭農場、6.17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110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新增2個國家現代林業產業發展園、2個競爭優勢民族特色產業發展集群。
生態環境與文明時尚并進
在瑤族支系“土瑤”聚居地——賀州市平桂區鵝塘鎮槽碓村,褐瓦白墻的“土瑤”民居沿溪而建,一棟棟木屋農家樂掩藏在密林中。
“槽碓村的生態、民族風情競爭優勢突出,適合發展小城鎮民族特色旅游,我們促進鎮里的民族特色農家樂積極開展公司化運作,把民族特色資源轉化為廣大群眾收入。”工作隊第一書記覃遠強說,發展旅游后,私搭亂建的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樓房外立面和整潔的街道,居民們還自發非政府維護公共區域衛生,成立民族風情歌舞隊,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橫州市橫州鎮上淇村筆木腳屯,干凈寬闊的道路、整齊劃一的路燈、綠樹紅花掩映下的房屋讓人心曠神怡。小廣場一角有一個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站,居民們對廢棄物進行進行分類后放入廢棄物箱,每天有專人把廢棄物運往處置廠。“居民的環保意識正逐漸增強。”上淇村黨委書記楊其烈說。
廣西健全“村收鎮運縣處置”、邊遠鄉鎮“村收鎮運片區處置”、邊遠小城鎮“村屯就近就地處置”的農村生活廢棄物清運處置體系,95%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置。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