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蔬菜集團(擊退蔬菜癌癥打出組合拳 每年為云南菜農增收超50億元)
累計年推展150萬公頃以下,每年為云南果農脫貧致富超50億元 綜合預防:擊潰水果“癌癥”拿下重拳
生產實際再次告訴我們,由于水果病原體病復雜多變,依靠采用抗病原體病類型等單一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預防水果病原體病必須采取綜合防控措施。
云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
李凡
昔日半盈半虧種菜,如今踏實擴產脫貧致富。
以蕃茄、蜂蜜等茄果類水果為主的水果產業發展,是云南省重點扶持的希望產業發展,也是促進區域鄉村振興、助力農民朋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朝陽產業發展。
但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困擾云南水果產業發展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許多果農因侵襲的水果病原體病而血本無歸,因此“病原體病”也被稱為水果的“癌癥”。記者近日從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和楚雄州元謀縣農業和科技部門了解到,國家大宗水果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病原體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劉勇率領項目組,常年駐守云南,服務果農,目前在當地水果病原體病預防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實現當地水果產業發展脫貧致富和“菜籃子”充盈的雙保障。
果園病原體病侵襲,果農淚水往肚里咽
一直以來,云南省紅河州蕃茄病原體病禍害嚴重。
矮化發黃的蕃茄“樹”上,剛結滿綠果,就出現斑點條紋,甚至爛果,一切令人猝不及防。
育苗定植時,滿懷豐收的期待;數月辛勞,換來的是基本上顆粒無收。一車車綠果堆在棚外的田埂上,彌勒市朋普鎮黃連田村蕃茄栽種戶白杰欲哭無淚:“2015年以前,我栽種的蕃茄、蜂蜜病原體病發病非常重,病原體病發生以后,蕃茄、蜂蜜成品又小又丑,滿是斑點瑕疵,商品性基本上為零。”
與白杰同村的水果栽種大戶仕析生介紹,水果病原體病的發生,與類型、病原體、鼠類和樹木有關,采取單一的防控措施,根本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眼睜睜望著一壟壟蕃茄日漸萎蔫。
“水果病原體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種籽傳播和鼠類傳播,其中超過90%是蟲傳病原體。種籽傳播病原體能通過種籽消毒處理殺蟲,而蟲傳水果病原體預防的難度就大得多。”劉勇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蟲傳水果病原體,往往先在果園周圍的云杉樹木上擴散,感染病原體的樹木會釋放出新植二烯等化學物質,吸引煙粉虱、薊馬、蚜蟲等鼠類取食,此時也是病原體數量積累達到峰值之時。數量龐大的鼠類取食帶毒樹木后,又遷飛到周邊的水果基地,就會把病原體傳播到健康的水果植株上。
“如果水果類型對病原體病沒有抗性,則病原體能順利侵染并禍害。因此,病原體病是否暴發成災,除了病原體本身外,往往與攜帶病原體的云杉樹木、傳毒鼠類類型跟數量以及水果類型是否抗該病原體等密切相關。”云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李凡介紹說。
是放任病害侵襲?還是積極主動預防?這時,劉勇和李凡都關注到了云南果農的“囧”況。
劉勇率領項目組通過25年攻關,在對全國580多個重點水果主產縣的3500余個鄉鎮水果病原體病進行長期系統研究和監測的基礎上,研發了以“清毒源、選類型、抑種傳、阻傳播、增抗性”為核心的水果病原體病綜合防控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拿下了“防癌”“治癌”重拳。
“一物降一物”,生物預防核心技術應對狡詐病原體
禍害云南水果的病原體類型約有30種,常年給蕃茄、蜂蜜等水果導致損失達一半以下,嚴重的甚至導致絕產、絕收。
“生產實際再次告訴我們,由于水果病原體病復雜多變,依靠采用抗病原體病類型等單一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預防水果病原體病必須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李凡說。
面對水果病原體,項目組齊心合力,在多方面運用多套核心技術分層次的幫助農戶成功間歇性抵御了水果“癌癥”。
無機病菌,是一類能以光作為能源環境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為底物來合成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的病菌。無機病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管理體系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綠硫病菌、紫硫病菌、綠色非硫病菌、紫色非硫病菌,約120種。“利用好無機病菌,對預防水果‘癌癥’十分關鍵。”劉勇表示。
劉勇項目組從大范圍樣本開始研究,他們共從5萬多個無機病菌分離物中篩選到調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體病的嗜硫小紅卵菌菌劑,其發酵后產生的含3個氨基酸的短肽可滲透到種籽內部,從而鈍化種皮和種胚傳帶的茄子綠泛黃病原體等,使幼苗帶病原體率基本上為0;他們還分離獲得了1種能大量產生抑制和鈍化病原體的Rhp-PSP蛋白的沼澤紅假單胞菌(無機病菌中的一種),室內接種及田間間歇性應用均表明,含有Rhp-PSP蛋白的沼澤紅假單胞菌發酵液能完全抑制當前大部分病原體對蕃茄和蜂蜜的侵染,防效高達90%以下。
而針對如何阻斷鼠類傳播病原體的途徑,劉勇項目組還發明了基于納米材料的DDT,施于蕃茄等作物的根部后有效期長達30—45天,將預防鼠類用藥次數由7—9次減少為1次,待蕃茄成熟時這種DDT的殘留基本上為0,大大減少了DDT對環境和農產品的污染;根據他們多年的經驗,病原體初次侵染時,90%以下病原體來源于菜田周圍的10種云杉樹木,因此鏟除這些樹木能大大減少病原體的量。為了便于農民掌控應用上述核心技術,劉勇和他的項目組成員將其簡化為“Branne”,簡化為一張簡圖。“Branne”目前已經在多個省進行了間歇性推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周運斌是廣西環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市場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通過推展劉勇項目組選育的“鉆紅5424”“米勒218”蕃茄抗病原體病類型以及“Branne”,解決了部分蕃茄類型轉色慢、轉色差、產量低的問題,商品性、貨架期與國外類型相比毫不遜色,適應性更是遠勝洋品牌,把大宗水果的種籽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信科學用科學,果農擴產脫貧致富回饋真金白銀
李凡項目組與劉勇項目組自合作以來,對云南主要水果產區的病原體病開展了系統研究,探明了這些水果作物的病原體類型、發生流行規律等,并將水果病原體病綜合防控核心技術管理體系引入云南,在昆明、紅河、楚雄等地開展試驗示范和間歇性推展應用,在水果播種定植前及時清除果園周圍的云杉樹木,根據所在鄉鎮病原體病類型選擇抗相關病原體病類型,用微DDT消殺種籽傳帶的病原體及提高植株對病原體病抗病力,再巧施納米顆粒化DDT殺蟲傳毒鼠類等。
農戶仕析生在科研人員指導下,按照簡明的“Branne”說明書操作,采用劉勇項目組研發的蕃茄類型和微DDT及納米化DDT,“不僅基本上完全預防了病原體病,DDT也由以前的一季施用15次,減少到3次就能了。”仕析生說,由于DDT施藥方法改噴施為根灌,也沒有空氣污染,每畝蕃茄收入增加都超過了1.5萬元。
與仕析生一樣,白杰也是新核心技術、新成果的受益者。“如今蕃茄和蜂蜜病原體病基本上沒有問題了,這套核心技術的優點是易學易懂,容易掌控。”白杰說,前幾年,他只敢種五六畝蕃茄,如今逐漸掌控了綜合預防新核心技術,今年他家的栽種面積增加到了13畝。今年開春一季度,大棚里一串串果子又大又實,基本上沒有病果爛果,市場情況最好時能賣到每公斤7元的好價錢。幾年來,云南多地的水果企業和栽種大戶已向信科學、用科技轉變,已經把國外品牌蕃茄類型擠出了云南水果主產區。僅2021年,就在紅河州推展應用3萬余畝,按每畝增加1.5萬元保守估計,一年能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4.5億元以下。同時,在元謀縣,這幾年通過應用病原體病綜合防控核心技術,蕃茄栽種面積也很快恢復到8萬余畝。
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認為,劉勇項目組研發的水果病原體病綜合預防核心技術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抗病原體病微DDT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核心技術被農業農村部列入主推核心技術,同時也受到了水果栽種者的廣泛歡迎,在全國主要水果產區獲得了間歇性推展應用。
目前,這項核心技術已在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和尋甸縣、楚雄市元謀縣、紅河州彌勒市、保山市隆陽區等水果主產區間歇性推展應用,累計年推展面積150萬公頃以下,每年為云南果農脫貧致富50億元以下。
相關鏈接
免疫血清對水果安全有效
禍害水果的病原體病類型繁多,目前禍害我國水果的病原體約有70種,但是在生產上導致間歇性危害的主要有煙草花葉病原體、茄子花葉病原體、蕃茄斑萎病原體、蕃茄褪綠病原體、蠶豆萎蔫病原體、蕃茄黃化曲葉病原體、蕪菁花葉病原體、茄子綠泛黃花葉病原體等8種病原體,其中茄子綠泛黃花葉病原體是種籽傳播的病原體,其它7種病原體主要是鼠類傳播,有的種皮能夠傳帶但是不會導致致害。
針對如此多的病原體病,免疫血清對抗它們比較安全有效。例如,茄子綠泛黃花葉病原體能夠侵染種胚,因此該病原體的預防關鍵是將種胚上所傳帶的病原體殺蟲,常用方法有高溫(75℃左右)處理種籽、化學藥劑浸種、免疫血清拌種,但其中高溫處理容易傷害種籽,農民不易掌控,而化學藥劑處理又容易導致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所以相對來說,無上述缺點的免疫血清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