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創新(稀土高新區:破解“贏商”密碼 優化營商環境)
□記者 賈婷婷
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引資發揮優勢、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技術創新創業活躍,都離不開良好的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油氣高新區深知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對地區經濟的重要性,近幾年,始終對標對表國內先進地區,不斷改革探索、大膽技術創新,優化提高軟自然環境標準。
當前,油氣高新區正迎來光伏、油氣等現代能源產業發展發展新機遇,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正當時。如何錨定目標,同時實現跨越式發展?瞄準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這一賽道,油氣高新區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拿地即動工”、優化黨務服務等一系列改革,不斷解開“贏商”密碼,持續促進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整體水平提高,全力打造出審核最少、程序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服務國際品牌,拿出最大誠意服務“城市合伙人”。
深化改革 促進工程項目建設加速獲批
“一家民營企業從工程項目獲批到動工建設再到竣工投產,時間非常寶貴。油氣高新區推行‘拿地即動工’,協助雙良40GW單晶硅工程項目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只用了3個時間段,從動工到投產不足5個月,同時實現了當時拿地、當時建設、當時竣工、當時投產的高效投資,跑出了工程項目建設的‘通遼速度’。”通遼雙良公司總經理劉國銀欣喜地說。
近幾年,油氣高新區以“拿地即動工”改革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完成了工程項目審核程序兩年內“三次大提速”,同時實現了全程序審核從40天、提速80%到20天、提速90%再到最快3個時間段辦結的速度奇跡。
油氣高新區實施服務技術創新做加法、審核技術創新做減法、“一張程序圖”推到底,全面推行“提早受理+容缺審核+并聯審核+承諾限期”模式,在建設工程項目籌備之前就提早主動上門,了解民營企業資金籌備情況、投資建設意愿,根據工程項目用地實際及基礎配套等,講解“拿地即動工”政策,為民營企業剖析程序,指導民營企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化解了民營企業不知道政策、不了解審核事宜、不熟悉審核程序的問題;在工程項目“拿地前”或“審核前”,提早召開多職能部門預審會,將工程項目審核由職能部門“單打獨斗”全面整合為“合成作戰”,同時實現各工程項目手續并聯審核、壓茬推進、無縫銜接。組織各職能部門提早介入,共同為工程項目剖析審核程序、規劃建設進度、一場性告知清單,為民營企業答疑解惑,提早掃清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障礙。目前已先后為大地熊、永真靜平、堇創信息技術、英思特等民營企業召開了兩次工程項目預審服務會。
改革成果必須惠及更多工程項目、做好相關配套服務才能發揮更大效益。基于此,油氣高新區針對獲批工程項目開展“一條龍”全程跟蹤服務,召動工程項目預審會后,主動跟進、全程跟蹤、隨時“上門”,了解工程項目進展、為民營企業規劃審核路徑、指導工程項目同步實施審核手續,對民營企業存在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分門別類出謀劃策、想方設法協調各方化解,做好民營企業的“外腦”服務,促進工程項目盡快動工。組建工程項目服務微信群,隨時了解并化解民營企業遇到的各類問題,以“店小二”的服務精神,協助民營企業紓難解困。
油氣高新區“拿地即動工”改革,使重點產業發展工程項目加速獲批,使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優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民營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更加堅定了民營企業在油氣高新區投資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服務升級 化解政企對接痛點堵點
民營民營企業是經濟的主支撐。回應好轄區民營企業期盼訴求,是解開油氣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當務之急。
疫情期間,通遼伊利乳業受疫情影響,面臨運輸停滯、物料短缺等困境。油氣高新區民營企業服務管理局積極發揮一站式專項服務功能,協助民營企業聯系庫房、托盤,并協調交管大隊協助民營企業辦理運輸通行證,化解了民營企業1萬多噸產品倉儲存放、托盤短缺、產品運輸的燃眉之急。
自2009年以來,油氣高新區以《通遼油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開發區重點民營企業、民營創業者“一站式”實施辦法》為指引,為投資5億以上的工業工程項目、現代服務業,以及納稅2000萬元以上的現有重點民營企業,以及對高新區有特殊影響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國家級科研機構、院士工作站、上市公司和做出特殊貢獻的實體民營企業及民營創業者,提供包括民營創業者交流學習、民營創業者體檢、民營創業者子女入學等工程項目審核全過程、生產運行全天候、民營創業者個人多方位的服務。12年來厚積薄發,累計為470家次重點民營企業、600余人次民營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國際品牌效應與服務優勢凸顯,已深深根植于民營創業者心中,成為促進高新區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改善的服務名片。
意識到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軟實力”作用,近幾年,油氣高新區常態化開展“中小民營企業政策大講堂”活動,聘請國內各領域、各行業優秀專家為中小民營企業進行系統性專題輔導和培訓,以精準、系統、培育技術創新為發力點,連續7年累計舉辦50余期講座,為1300余家民營企業、3000多人次開展免費培訓,形成了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民營企業的經營發展注入了蓬勃動力。連續8年組織200多位民營創業者到清華、浙大等8所名校學習,把國內最新的經濟、政策、信息技術、大數據、金融以及民營企業管理的理念、思路、經驗、做法多方位源源不斷地傳輸給民營企業,為民營企業導入先進理念、前瞻性思維,引導民營企業轉變思路、轉型升級,搭建啟智與交流的平臺。
當前,油氣高新區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隨著雙良40GW單晶硅工程項目、韻升信息技術年產15000噸高性能油氣永磁材料智能制造工程項目、利晨信息技術年產3800噸拋光粉及納米拋光液工程項目、金力永磁年產20000噸油氣永磁材料工程項目等一大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重點工程項目獲批動工,以及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等國家級國際品牌的疊加效應,油氣高新區的地區形象、地區價值正加速提高,發展吸引力、競爭力也日益增強。
截至今年5月底,油氣高新區新簽約工程項目81個,總投資568.591億。其中,油氣產業發展工程項目19個,總投資41.483億;風光儲及晶硅、石墨等非金屬材料產業發展工程項目11個,總投資307.263億;鋁、鎂、銅等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工程項目2個,總投資21.25億;整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業發展工程項目9個,總投資54.21億;氫能產業發展工程項目1個,總投資1億;商貿業工程項目2個,總投資50.2億;其他工程項目37個,總投資93.185億。獲批工程項目63個,投資額310.48億。
油氣高新區著眼“一業一策”,著眼“三類500強”,著眼“專精特新”,找準民營企業投資的興奮點、共振點和對接點,精準引資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產業發展層次高、技術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牽引性工程項目和龍頭民營企業,形成了“策劃儲備一大批、簽約獲批一大批、動工建設一大批、投產見效一大批”的工程項目梯次推進、滾動發展格局。
精簡程序 打造出“高新服務”國際品牌
免費展毛、免費郵寄登記證和發票、免費發放稅控設備、免費復印材料……隨著油氣高新區黨務服務大廳“無費區”窗口的設立,首位受益者、內蒙古鑫盛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員工劉女士贊不絕口。她說:“沒想到新開設民營企業同時實現注冊備案‘零成本’,還能享受這么周到的服務,真是太貼心了。”
為不斷提高審核服務的速度、溫度和民營企業、廣大群眾的滿意度,油氣高新區黨務服務大廳亮出6項特色服務工程項目,其中,“一件事一場辦”服務,將民營企業廣大群眾關注度高、辦件量大的“一件事”納入園區“一件事”目錄,形成油氣高新區104項“蒙速辦·一場辦”事宜清單;優化再造辦事程序,對“一場辦”事宜進行“一張表單、一套材料”剖析和程序再造工作,平均放大限期53%,辦理限期由20天放大至5天,最大放大比為75%;開設民營企業“無費區”,為轄區新設立民營企業節約展毛、稅控等開設費用;完善網上程序,促進區本級19個職能部門520項依申請服務事宜和693項公共服務事宜納入通遼市一體化在線黨務服務平臺,5個職能部門49項依申請事宜可同時實現線上“綜合一窗受理”;打造出特派代理服務國際品牌,共剖析代理特派事宜171項、組建特派代理隊伍89人;提供“雙休日、節假日隨時辦”服務,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廣大群眾少跑腿”。
與此同時,油氣高新區實行“多證合一”改革,將稅務備案、社保備案、商務局、公安局、旅游局、銀行外貿等職能部門共45項審核備案事宜集中整合到登記證上,使登記證成為民營企業唯一“身份證”,截至目前已累計推送“多證合一”信息12577條。全面推行全程無紙電子化備案,民營企業備案實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民營企業開設時間放大至0.5個時間段辦結,民營企業簡易注銷公告期由45天減少為20天。剖析涵蓋農牧、食品、稅務、戶政、出入境多個領域121項和新增39項“一場辦”事宜,打造出黨務服務“高新國際品牌”。
“我們就是想通過多方位、無死角的優質服務,同時實現辦事民營企業和廣大群眾‘進一道門、到一個窗、跑一場路、辦所有事’,在高新區放心投資、安心發展、舒心生活。”油氣高新區黨務公開設主任駱東升說。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