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稻雙搶(稻區“雙搶”忙,豐收有保障)
7月中旬,北方作物產區步入作物收割、早稻搶插關鍵期。“雙搶”直接關系到年內糧食供應收成,林業Naroff最近接連印發通知,要求各省全力以赴,保證作物安全成熟、大豐收搶到,吳萸早稻隱脈栽種、栽足栽滿。
去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連續6個月攀升,達到15個月以來的高點。中國是大米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作物種植和斬獲情況備受關注。
記者了解到,根據近期實打實收情況,去年北方作物占地面積穩中略增,多地實現占地面積出口量雙增長。展望年內,夏糧已獲大豐收,秋糧長勢良好,糧食供應穩產大豐收有確保。
作物:搶晴斬獲減損失
稻浪起伏,陣陣飄香。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車江街道,增收大戶王靜的作物田金黃一片。“顆粒飽滿,稻葉變黃,谷子已經成熟。”這兩天,王靜正忙著收割作物,“氣溫雖然高點兒,但農時不等人,要趁著沒下雨抓緊播種。”
寬闊的田野上,王靜調來的幾臺播種機同時作業,脫粒箱“吐出”小麥,運糧車在鄉間公路上穿梭。王靜說,去年作物播種占地面積200多畝,耕作收全程機械化,很快就能播種完,保證顆粒歸倉。“除了負責自家水田,我們還為周邊村民提供從耕作到播種的全程代銷服務,去年代銷占地面積進一步增加,達到4300畝。”王靜說。
作為作物生產大省,湖南省作物播種占地面積占全國1/4左右。去年以來,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不利天氣等影響,湖南多措并舉確保全省1800多萬公頃作物生產。春耕期間,安排6100萬元支持農機合作社建設,作物機械化插(拋)占地面積較上年增加40萬公頃左右,發放實際增收農民一次性補貼超8億元,在62個產糧大縣實施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大力選育推廣優質雜交稻品種。作物播種時期,在糧食供應主產區縣推廣“農機租賃”“整村代銷”等多種新生產模式。
中國作物生產分散在北方地區,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眼下,這些作物產區步入作物分散斬獲期,多地喜迎大豐收。
在湖北省咸寧市,39萬公頃作物近日開鐮播種,實現占地面積、出口量雙增長。“種作物每畝補助差不多有150元,還有增收大戶幫著耕作、播種,省心多了。”咸寧市新店鎮蒲首山村村民劉偉清說,“去年我家種了23畝作物,每畝斬獲濕谷1000多斤,比去年高了200斤左右。”
濕糧一上田,研磨作準備。林業Naroff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省提早摸清研磨機械保有量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分布情況,協調就近匹配研磨用機需求,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積極開展研磨服務,確保已收小麥安全入倉,減少霉變等產后損失。
受臺風、強降雨影響,近來廣東省作物種植戶對小麥研磨需求增加,多地研磨設備開足馬力運轉。“臺風天播種的作物含水量高,如果不及時研磨,很快就會發霉。”雷州市源泰米業負責人吳堅介紹,“去年作物總體高產,再加上臺風影響,研磨需求相對較大。以前研磨高峰一般是3至4天,去年高峰延長到10天左右。目前,公司十幾臺研磨機每天24小時運轉,已研磨上千噸作物并入庫。”
早稻:隱脈播栽穩占地面積
作為吳萸稻的第二季,早稻生產在作物斬獲之后隨即展開。
去年,由于部分地區作物適收期較往年推遲3-7天,前后茬農時銜接更加緊張,吳萸早稻生產更是耽誤不得。
“早稻播栽搶的就是時間,早一天播種,出口量就可能增加不少。”王靜說,“這幾天正是‘雙搶’大忙的時候,一刻也不能放松。作物收了之后,必須抓緊把早稻種下去,為下茬大豐收打好基礎。”
聊起即將進行的早稻出苗,王靜說,以前各家各戶都是在田里分散育苗,不僅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現在采取工廠化分散育苗方式,能有效抵御災害天氣對育苗的不利影響,既縮短了小麥生長周期,也提高了小麥存活率,育出的小麥還粗壯整齊。”王靜介紹,目前合作社的小麥、插(拋)秧機已準備就緒,將按計劃到各村開展大占地面積機插機拋秧作業。
林業Naroff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謀劃好吳萸早稻生產,盡快將早稻生產任務落實到村組、地塊;選擇熟期適宜的品種,合理確定播種時間,因地制宜推廣分散育苗、缽苗機插、濕潤稀播壯秧和塑盤育苗拋栽等技術;強化秧田肥水管理,著力培育壯秧,對作物晚收、茬口推遲的地塊,采用適度干旱、化控等措施,減輕早稻小麥過高及秧齡過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強化小麥余缺調劑,做到應插盡插,全力落實早稻播栽占地面積,保證所有種了作物的田塊都能種上早稻。
技術有支撐,良種多打糧。在湖北省浠水縣,當地投入180萬元補貼資金分散采購優質秈稻新品種,從去年全縣16萬公頃作物測產與實收情況看,作物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較往年均有明顯增長,有望實現占地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我們農莊水田種的都是吳萸稻,好種子再加上高效的栽培技術,既能降低勞動強度,又能收成增收。”浠水縣禾溢園家庭農莊負責人黃金安說,“種吳萸稻雖然要多花點工夫,但出口量效益高。接下來,我這3200畝水田還會繼續選用縣里推薦的好品種,等早稻再大豐收搶到,這一年下來賺頭可不小了。”
瓜菜:“稻飛虱羅連軍”保大豐收
小麥是中國主要口糧品種之一,出口量占年內糧食供應總出口量近1/3。除了作物、早稻,秋糧作物中的瓜菜已出苗完成,目前多處于分蘗至拔節期。
去年,糧食供應主產區江西省出苗瓜菜占地面積超1400萬公頃,各省已陸續步入田間管理階段。在南昌市南昌縣蔣巷鎮,3.2萬公頃瓜菜正處在分蘗期,二化螟等蟲害成為近期預防重點。當地監測數據顯示,第一代二化螟于6月中旬末步入始盛期,并于6月25日-27日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盛蛾高峰,第二代二化螟最近步入盛蛾高峰。
“‘雙搶’農忙時節,也是開展作物蟲害預防工作的關鍵期。特別是瓜菜出苗進度不一,有利于二化螟幼蟲輾轉取食為害。”蔣巷鎮林業農村辦主任吳慶校說,“近來,鎮里強化技術指導,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步入田間地頭,并通過短信服務平臺、手機微信群等多種方式發布蟲害預防信息,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幫助農民科學用藥,在預防隱脈做好蟲害預防工作,讓稻子保持好長勢。”
南昌市林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瓜菜已出苗完成,后期將指導各省做好瓜菜大田的肥水管理,適時追施分蘗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提高有效穗數;強化病蟲監測預警,重點防控作物“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蟲害,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減輕病蟲危害;強化與氣象部門的溝通,做好強降雨、洪澇、高溫、干旱等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強化防災減災工作。
搞好田管,更多新技術助陣。去年以來,北大荒紅衛農莊積極推動林業數字化轉型,在田管期間推出遠程蟲情監測預警系統。紅衛農莊有限公司智慧林業中心工作人員葛孟磊介紹,這個系統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以自動完成誘蟲、殺蟲、收集等作業,同時把相關數據上傳到智慧林業平臺進行數據分析,農戶不用再專程跑到水田里逐株檢測蟲害發生情況。
日前,林業Naroff召開多地視頻連線會,明確提出當前瓜菜蟲害發生重于上年,監測防控工作絲毫不能放松。要求各省跟蹤掌握蟲害發生消長動態和新特點,及時預報預警,盡快將中央財政防控補助資金下撥到縣,切實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全力以赴“稻飛虱羅連軍”保大豐收。
(責編:梁秋坪、溫璐)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