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貿區實施方案(制度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江蘇自貿試驗區交出三年答卷)
管理制度技術創新生態圈產業發展發展
江蘇自貿實驗區取回三年成績單
196項
截止現階段,中國(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總計構成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196項,當中81納夫縣全市或全市獨創、9項在全市激活推展、6項在發展中國家部委完成備案、88項在省內激活推展,為產業發展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策源力”。
本報記者 張 曄 實習生 郜影卓
在心血管、腫瘤、神經等領域,人類還有許多疾病尚未攻克。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江蘇董興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子公司(下列縮寫董興藥康)看到,該子公司自主研發的無特定病原體(SPF)級大鼠模型已經多達6000余個。以無特定病原體級大鼠動物疾病模型為基礎,國內一大批生命基礎科學、臨床醫學、疫苗研發等領域技術技術創新,正在不斷加強。
董興藥康只是中國(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南京新區(下列縮寫南京新區)眾多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9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下列縮寫江蘇自貿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3年來,江蘇自貿實驗區在管理制度集成技術創新、培育新經濟和新支柱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作為,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截止現階段,南京新區、中國(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蘇州新區(下列縮寫蘇州新區)和中國(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連云港新區(下列縮寫連云港新區)3個新區總計構成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196項,當中81納夫縣全市或全市獨創、9項在全市激活推展、6項在發展中國家部委完成備案、88項在省內激活推展,為產業發展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策源力”,為全市自貿實驗區建設貢獻了“江蘇經驗”。
技術創新競爭優勢疊加引領生物醫藥蓬勃發展
南京新區生物醫藥產值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迅速增長,蘇州新區集聚生物醫藥民營企業超2000家,連云港新區總計開建發展中國家1類疫苗17個……
生物醫藥是人才、資金、技術和市場要素高度集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江蘇自貿實驗區開建以來,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與技術技術創新的疊加競爭優勢,讓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發展獨樹一幟。
在位于南京新區的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網絡平臺有限子公司,科技日報記者見到了亞洲最大的基因測序服務中心。該子公司副總經理李郭成了解,子公司組建疫苗檢測、質譜分析等六大技術服務中心,面向全市服務客戶1000余家。
生物醫藥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研發周期長,失敗風險高,因此產業發展發展的研發服務自然環境支撐至關重要。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自貿區綜合協調局局長許國平表示,南京新區積極推進生物醫藥全產業發展鏈管理制度革新。截止現階段,南京新區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外開放技術創新,已總計構成14項體現獨創要求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
“我們之前從國外進口的實驗鼠每次都需要隔離30天,有時會耽誤民營企業開展實驗。”董興藥康合規部相關人士陳繼華說,南京新區協同海關、高校、醫療機構等,建立健全生物醫藥特殊衣物風險評估、通關查驗、后續監管和多組學技術檢測一站式服務,使生物制品的進口審批由20—30個工作日縮減為1—3個工作日。
而蘇州新區,則針對醫藥民營企業的痛點和難點,率先開展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下列縮寫“研易達”)、研發或臨床用對照樣品登記管理(下列縮寫“研易購”)等政策試點。
艾棣維欣(蘇州)生物制藥有限子公司總經理董愛華告訴記者,在“研易達”的支持下,面對疫情的沖擊,蘇州新區高效、迅速地解決了兩批醫療器械的進口事宜,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了工程項目的臨床前研究。
截止現階段,“研易達”已惠及蘇州新區20家民營企業、58個研發工程項目。
做優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打造出管理制度技術創新高地
“蘇州新區已構成一大批在全市、全市獨創或領先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當中6項在全市示范推展,31項在全市示范推展,出臺改革技術創新配套政策80余項。”近日,蘇州新區綜合協調局相關相關人士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一流的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吸引要素集聚的關鍵。蘇州新區立足自身定位,對標國際最高水平,持續打造出國際化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獨創了政務服務“融驛站”方式,發布全市首家電子勞動合同標準,建設全市首家“審管執信”信息化交互網絡平臺,推出免證園區、國際經貿規則計算器等技術創新舉措。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挑戰。”蘇州頤坤生物科技有限子公司相關相關人士了解。“由于缺乏高風險特殊衣物出口工程項目經驗,工程項目又較為緊急,子公司向特殊衣物風險評估服務中心求助,服務中心第一時間幫助我們梳理了出口流程、迅速制定了出口方案,并預審了風評的各項資料,讓我們迅速通過了首次風險評估,大大縮減了工程項目時間,加速了研發進程。”該相關人士表示,蘇州新區對子公司的訴求給予迅速響應、政策解讀、工程項目申報和資源對接等一系列專業支持,切實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3年來,蘇州新區緊緊圍繞“一區四高地”的功能定位,持續做強主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發展,率先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發展鏈對外開放技術創新試點,實現高端化產業發展新跨越。
現階段,蘇州新區內發展中國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總數達2130家,上市民營企業達59家,進出口總額近2300億美元,當中高新技術產品占比超64%。
同時,許國平表示,南京新區在全市獨創“四評合一”聯合批復方式,技術創新非現場智慧管理方式,并成立了實驗區仲裁院和江蘇省首家自貿區試驗法庭。
現階段,南京新區總計構成150多項含金量高、針對性強、受民營企業歡迎的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當中4項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在全市激活推展,31項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在江蘇省激活推展,33項管理制度技術創新豐碩成果在南京市激活推展。
東西雙向對外開放新業態悄然崛起
“作為連云港新區首家入駐民營企業,子公司與連云港新區同步成長。”談起該新區對江蘇藍寶地球科技有限子公司(下列縮寫藍寶地球)發展的扶持,該子公司副總經理水玉超如是說。
水玉超了解,子公司通過科技生態圈打造出了一個覆蓋運輸全過程的網絡平臺。截止8月3日,藍寶地球總計注冊發盤人2003家、承運人8936家。有了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持,港口運力降本增效,不再“空返”,通行時間由原來的3分鐘縮短至30秒以內。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連云港自貿新區管委會執行委員張磊了解,連云港新區自上而下推動產業發展技術創新、管理制度技術創新,總計構成了121項技術創新案例。
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也是發展中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具有東西雙向對外開放、陸海內外聯動的交通區位競爭優勢。
連云港海港口岸和國際聯運在此交匯,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術技術創新為跨境電商和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發展新動能。
以中歐聯運“保稅+出口”貨物運輸集裝箱混拼新方式為例,經由中歐聯運轉出口的貨物運輸,可在海關指定監管場所與國內一般貿易出口貨物運輸進行混拼,完成拼箱操作后辦理報關放行和裝車發運手續,解決原有監管方式下兩種貨物運輸不可同箱混拼發運的問題,平均賄款為民營企業節省73%的物流成本。同時解決了以往監管方式下鐵路聯運需湊整發運導致的交貨期較長的問題,賄款為民營企業節約發運等待時間15天以上。
同時,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實現智能化調度、可視化生產、無人化作業、船站車直通,成為海關多式聯運監管服務中心。
圍繞“口岸+聯運”特色競爭優勢,3年來,連云港新區電商產業發展蓬勃發展,尤其是“藍寶地球”公路運力交易、“箱咖集市”二手集裝箱交易、“518全球購”等網絡平臺經濟發展迅猛。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