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河北強化科技創新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喜迎二十大|河北加強信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生態圈林業高效率發展
為林業插上信息核心技術的翅膀
——河北加強信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生態圈林業高效率發展
林業現代化,關鍵是林業信息核心技術現代化。
河北堅持把加強信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推展作為深化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林業高效率發展的關鍵舉措,立足三產融合,特別針對薄弱環節,積極搭建農科教協作平臺,組建了23個省級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創建林業核心技術創新驛224個,研發出一系列新種類、新核心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獲得國家級信息核心技術獎勵20項,省級獎勵142項,林業信息核心技術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成為林業貧困地區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信息核心技術生態圈,林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畝產863.76公斤!夏收時節,河北玉米畝產歷史新高在邢臺市南和區閻里村金沙河栽種產業發展基地誕生。
“玉米得良種,選種是關鍵。”金沙河栽種產業發展基地負責人李江坡說,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50畝良種科技攻關田,栽種的是玉米節水種類“馬蘭1號”,相比普通玉米要澆四五水,節水玉米只澆一兩水就能良種。
“馬蘭1號”玉米的主要育種人是河北玉米研究者郭進考研究員。該種類近兩年來在全市各地安排的良種科技攻關田相繼創下河北玉米畝產新高。
“我們的研究方向就是找到那一粒最耐渴的良種麥種,同時實現少澆水、多打糧的目標。”郭進考說,節水良種新種類的應用,使河北玉米在產量逐漸提高的情況下,用水減少了一半,“讓每一滴水生產更多的糧”成為現實。
河北是水資源短缺省份,因多年超采,形成全市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長期以來,河北的玉米栽種較為依賴灌溉水,于是有了“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的俗語。
玉米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在郭進考首席顧問輔導下,特別針對河北水資源匱乏現狀,積極調整研究方向,引進玉米節水種苗資源254份,組織積極開展了51個玉米節水種類的試驗示范點,節水玉米種類普遍少澆一水不減產,同時實現全市節水玉米全覆蓋。以節水優先兼顧良種為目標,培育了“馬蘭1號”等優良節水良種玉米品系和種類10個。
一粒種子承載著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不只玉米,河北培育的高亞油酸黃瓜、雙高大豆、特色蔬菜等大批新種類,都是林業信息核心技術成果的體現。
油料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先后培育了冀花7號、冀農花6號等27個高亞油酸黃瓜系列種類,并大面積推展,2021年全市高亞油酸黃瓜栽種面積達到180萬公頃,普及率近35%,栽種規模全市第一,品質全市領先。
大豆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在張孟臣首席顧問輔導下,育成冀豆12、冀豆17、冀豆30等30多個系列種類,其中冀豆17畝產達355.1公斤,創造了我國夏大豆產區的良種紀錄。
林業信息核心技術整體水平逐漸提高,促進林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從省林業貧困地區廳獲悉,近年來,23個省級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共引進優異種苗資源6629份,篩選培育新種類新品系693個,審定、登記新種類297個,培育出了高亞油酸黃瓜、雙高大豆、強筋玉米、優質水果種苗、特色蔬菜、馬鈴薯等一大批良種高效、生態節水新種類,太行雞、深州黑豬、壩上長尾雞等一大批本地種苗資源和種類得到保護,由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參與研發和推展的種類占河北主導種類的一半以上。
信息核心技術支撐,林業生產方式逐漸提檔升級
8月23日,在辛集市東張口村生態黃冠梨產業發展基地,一個個勐侖掛滿枝頭,引人垂涎。果農們穿梭其間,忙著采摘、分揀、裝車。
“這里的梨樹平均樹齡超過60年,結出的果實飄著記憶中的梨香。”東張口村生態黃冠梨產業發展基地負責人李章建介紹,他們推行綠色生態化栽種,不抹藥、不套袋,增施有機肥,同時利用物聯網核心技術,同時實現了生產、加工不間斷信息可視化追溯。
作為產梨第一大省,河北在面積、產量和出口等方面均居全市首位,但瓶頸問題是老梨區居多,栽種模式落后,費工費力、摩托化困難、果園生產勞動力成本高。特別針對這一難題,梨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重點積極開展了矮密化、省力化、摩托化、標準化“四化”栽培模式集成研究示范點。
“從梨樹的老齡低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勐侖品質,解決梨生產后勁不足問題。”梨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首席研究者、河北林業大學教授張玉星介紹,他們在東張口村實施老齡百花改造升級工程,引進智能水肥一體化、病蟲害智能監控、自主作業避障等智能化新核心技術,同時實現傳統百花向現代化百花轉型。
林業信息核心技術提高帶來生產方式逐漸升級。據了解,“四化”栽培模式百花較常規百花提早2年結果,提早3至4年進入盛果期,節省成本53.2%,畝產值增加3倍多,目前已在全市推展20多萬公頃。
良種,還需配良技。河北省“雜交谷子”研究者趙治海潛心選育出穩居世界畝產第一的“張新溪洲”系列種類,但要大面積推展還需配套成熟適用的先進核心技術。
為此,蔬菜雜豆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組織研究者集中積極開展“張新溪洲”不間斷摩托化配套核心技術科技攻關,綜合集成了機械精量穴播、化控除草、無人機飛防、機械收獲等多項核心技術并在生產中推展應用,使得“張新溪洲”栽種同時實現了不間斷摩托化。從2018年至今,“張新溪洲”在全市的栽種面積從183萬公頃穩步提高到330萬公頃,增長80.3%。
茶葉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聯合翔天菌業集團歷時十年聯合科技攻關,發明了多聯罐液體菌種繁育系統、散料滅菌冷卻偶聯系統、自動無菌裝袋裝備,較現行核心技術模式省時95.7%、省工71.2%、節能70.6%、減藥90.4%,縮短發菌期75.1%。
信息化、摩托化、智能化水平逐漸提高,推動了林業產業發展面貌變革,加速河北林業生產方式從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目前,23個省級現代林業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建立綜合試驗站131個,建立信息核心技術試驗示范點產業發展基地1231個,共計示范點推展新種類2388個次、新核心技術2155項次,力促科研成果快速、大面積“落地生根”,全市主導種類、主推核心技術覆蓋率分別達到97%、95%。
信息核心技術助推,現代林業優勢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槐林雖小,全身是寶!槐林肉可以加工棗面、棗片,釀制飲料,槐林殼是制造糠醛、活性炭的原料,槐林仁是名貴中藥材。”在第六屆京津冀(內丘)中藥材產業發展發展大會上,保利國氏生態林業開發河北有限公司總經理田紅玲說,他們生產的槐林面、槐林汁、槐林仁、槐林芽茶等多個種類,已銷往京、滬、深等多個城市。
眼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已被河北確定為鄉村振興重要產業發展強力推進。中藥材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重點打造了涉縣柴胡、安國和灤平中藥材、巨鹿金銀花、內丘和邢臺市信都區槐林仁等中藥材產業發展基地,涉縣建成全市最大的人工撫育連翹產業發展基地,內丘、邢臺市信都區建成全市最大的人工撫育槐林仁生產產業發展基地。
這是信息核心技術助力優勢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河北以信息核心技術為助推,逐漸破解林業產業發展效益低的難題,推進產業發展優質化、輕簡化、綠色化。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把現代林業示范點產業發展基地作為林業信息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的主戰場,緊緊圍繞15個優勢產業發展集群,集中打造了340個產業發展特色鮮明、品質品牌高端、標準化規模化栽種養殖的現代林業優勢產業發展示范點產業發展基地。
露地水果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重點支持邢臺市任澤區成為全市知名的集十字花科水果新種類研發、良種繁育、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生產產業發展基地。茶葉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助力平泉市建成全市最大越夏香菇生產產業發展基地,阜平縣茶葉從無到有成為全縣支柱產業發展。葡萄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助推饒陽縣快速發展成為中國設施葡萄第一縣。
圍繞發展壯大我省優勢產業發展,河北全面推行林業核心技術創新驛建設,同時實現全市166個林業縣(市、區)全覆蓋。充分發揮核心技術創新驛龍頭企業示范點助推作用,制定綠色生產標準和核心技術規程,進行全產業發展鏈開發,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加強品牌營銷推介,培育了青縣大司馬水果宴、隆化肉牛、平泉香菇等一大批全市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特別針對脫貧地區信息核心技術支撐弱難題,在脫貧地區共創建林業核心技術創新驛128個,輻射帶動近100萬農戶增收致富。
“核心技術創新驛是省級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在我省林業主導產業發展上的延伸和具體實踐,我們將充分發揮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研究者作用,積極組織市縣和研究者申報核心技術創新驛,輔導核心技術創新驛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發展規劃。”省林業貧困地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輔導我省林業核心技術創新驛建設,使其成為我省林業信息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創新要素聚集地、信息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示范點園和優勢產業發展發展助推區。
為推動全市現代林業發展,在省級23個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基礎上,省林業貧困地區廳將輔導各市根據本地資源稟賦和優勢產業發展發展需求,組建13個市級產業發展核心技術管理體系核心技術創新項目組,全面提高各市優勢產業發展信息核心技術支撐能力。(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