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出路在哪里(【原創】中國物流企業出海路徑新變化)
圖片來源:互聯網
2023年開局,海外信息技術大廠掀起裁減潮,不僅有IBM、微軟、谷歌等,除了B2C亞馬遜,FedEx、Amazon、C.H.Robinson等物流巨擘,這說明,世界經濟仍然快速增長乏力,這對我省物流登岸產生負面影響。
好在我省經濟具有發展延展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仍然不變,為物流登岸打下了堅實此基礎,與此同時,我省物流登岸也出現了新的方向,正從東南亞走向中東、拉美,甚至歐美,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海外信息技術民營企業裁減陰影
不可否認,當下的美國還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但近幾個月來,世界知名的信息技術民營企業陸續開啟了規模空前的裁減行動,其中包含IBM、微軟、谷歌等,物流民營企業也不例外,FedEx、Amazon、C.H.Robinson等巨擘都宣布裁減,國際性物流民營企業裁減潮或將在今年持續。
這一現象,可能有擠泡沫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表明世界經濟,在經過三年疫情之后,仍然快速增長乏力,這對我省物流登岸,必然造成負面影響。
在2023年的前幾周,亞洲信息技術行業裁減超過57000人,有分析認為,接下來,美國信息技術民營企業整體還將進一步裁減5%到10%,與物流密切相關的B2C亞馬遜,也預計裁掉1.8萬人。
1月11日,禿鷹貨代民營企業Flexport宣布裁掉亞洲范圍內20%的員工,約700人,并立刻執行。據統計,今年實施降薪計劃至今,FedEx已裁掉了接近1.2萬名員工,近日,FedEx裁減再上一個臺階,將亞洲范圍內的高管及董事會職位削減10%。2月1日,美國最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民營企業C.H. Robinson宣布將繼續裁減。消息稱美國物流巨擘USPS(美國郵政)計劃在未來幾年內至少裁減5萬人。
裁減,是業務的收縮,是糾錯的成本,更是經濟大環境下的無奈之舉,令人失望的年報業績,是大公司裁減的動機,背后則是對美國經濟前景的看衰情緒。
今年第一季度,疫情之下,我省互聯網大廠,也曾出現過裁減大潮,滴滴、阿里、騰訊都被曝裁減,進入2023年,我省互聯網民營企業形勢有所好轉,年末歲初,大佬們強調的的都是公司治理。
海外高信息技術民營企業、物流民營企業在高歌猛進后開啟了裁減潮,在這個大勢下,中國物流民營企業要在境外做大消費市場,做強主業,加快形成具有亞洲競爭力的民營企業,肯定會遇到較大困難。
確實,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省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但我省經濟延展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我省經濟運行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有望總體回升。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初步核算的2022年主要經濟數據,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快速增長3%,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延展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仍然不變,這淪為我省2023年物流登岸的最堅實此基礎,加快打造國際性化物流民營企業仍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物流的“登岸”,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又受惠于一帶一路的發展,推動物流登岸走深走實,是新一年的關鍵任務。
自由貿易港業態模式創新發展對國際性物流高效服務功能提出新要求,我省B2C發展須要我省物流開拓更全面的世界物流消費市場,B2C的發展與物流息息相關,作為打通B2C貿易鏈條上下游的關鍵一環,物流的作用不容忽視。
“黑五”是所有貿易結算賣家最關鍵的日子,今年,亞馬遜黑五業績不佳,中國貿易結算B2C則高歌猛進,呼喚中國物流境外產業布局。中國貿易結算B2C的征程才剛剛已經開始,除了巨大的空間讓其去開拓,與之相輔相成的物流,空間廣闊。
更深層次看,物流的登岸,不僅是配合貿易結算B2C的發展,而是關系到中國組裝的亞洲化,中國國際品牌的亞洲化。國際品牌登岸,須要配套獲批省外倉為紐帶的物流,行業產品類目屬性,對倉的要求也就不同,這須要背后對中國商家和產業帶有足夠的洞察和了解的中國物流。
伴隨中國組裝亞洲擴張,快遞物流民營企業將配合組裝國際品牌在亞洲消費市場產業布局供應鏈及物流服務互聯網,幫助上游民營企業奠定亞洲中后臺服務保障技能,因此,物流登岸更關鍵的是帶動我省整個生產組裝、貿易、貿易結算等方面的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省物流,雖然除了相當的快速增長,但增幅已明顯放緩,告別高快速增長時期,已淪為新常態,物流正從增量時期正轉變為存量時期,登岸淪為新增量的關鍵內涵。
物流新生態會議提出,支持平臺民營企業在國際性競爭中大顯身手,包含B2C物流領域的屌絲物流等;公路物流領域滿幫集團、中儲智運等都將在國際性上更上一層樓。
比爾·蓋茨說:中國崛起是“世界的重大勝利”,這其中也包含物流民營企業,包含物流民營企業走向境外,在世界范圍內淪為有影響的民營企業。
綜上所述,我省物流境外開拓存在發展的此基礎,我省物流高質量開拓境外的時期已到來,亞洲化勢不擋,深度參與亞洲產業分工和合作,支撐亞洲供應鏈服務彈性,發揮物流的此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這才是中國物流的世界意義,中國物流必將日益淪為亞洲包容性創新的關鍵力量。
二、登岸新方向,東南亞之外的產業布局
物流登岸,沒有“回頭箭”,是一件只能做好,不能退縮的事情,允許糾錯,可能遇到暫時的波折,但中國物流的總體方向是要開拓境外消費市場,這是必須干好的大事。
快遞是物流的縮影,近日,快遞行業2022年度業績預告出爐,業績和盈利水平明顯提高,一向虧損的德邦,凈利潤大漲三倍,領頭羊順豐控股預計凈利潤60億元,同比快速增長近200%。
快遞民營企業利潤逆勢大增,勢必會對快運、云倉、國際性、冷鏈、航空、航運等整個物流生態板塊產生正面影響,推進它們的盈利水平,有錢好辦事,這為我省物流登岸打下了財務此基礎。
亞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曾經,東南亞淪為我省物流民營企業產業布局境外的第一步。對我省任何有抱負的物流民營企業而言,東南亞是亞洲化戰略的第一步,也是走向世界的必爭之地。
東南亞,是海 絲 的一個關鍵節點,是境外物流關鍵的戰略前哨和支點,通達系、順豐和車貨平臺都不甘落后,爭相進入東南亞物流消費市場,將中國物流方案與中國速度在南洋之地發揚大。
如果說物流登岸的第一站是東南亞,那么第二站就是中東,后面除了非洲、拉美,然后是西方發達世界——歐美,從易到難,逐步成長為有影響力的世界物流民營企業,這就是大多數中國物流民營企業登岸的方向。
從今年已經開始,在中國高強度激烈競爭下成長起來的物流民營企業已已經開始邁向第二步。 快遞,作為物流行業的先行兵,已混戰中東,難啃的中東快遞消費市場,屌絲、順豐、三通一達都是在搶食這塊蛋糕。
中東地區擁有不亞于東南亞的人口基數,又有比肩北上廣深的人均高消費技能,B2C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與此相隨,物流消費市場潛力也巨大。我省近年與中東地區多國保持著緊密的經貿往來,已淪為多個中東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國,這是我省物流產業布局中東的此基礎。
中東B2C的發展,使物流瓶頸更加明顯,特別是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問題,一直是中東物流消費市場的難題,這為中國物流巨擘打開了一扇門,創造了想象空間。
極兔中東區域總部獲批沙特,省外團隊規模2000多人,超過1300輛運營物流配送車輛,在沙特核心7大區域都建立了倉儲和分撥中心,高效及完善的物流配送互聯網,有效改善阿聯酋和沙特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也重塑著阿聯酋和沙特,乃至中東的B2C產業的發展。
包含SHIEN、元氣森林、大疆、OPPO、vivo在內的多家我省超級禿鷹、一線智能國際品牌廠商,都在等待極兔中東互聯網和服務技能的不斷成熟。
南美洲也在物流民營企業的開拓之中,今年11月份,屌絲物流首次公開巴西3年發展規劃,在巴西圣保羅建立拉丁美洲總部。極兔高價聘用阿根廷奪冠領軍人物梅西作為代言人,既有向全世界宣傳的意義,也有在拉丁美洲提高影響力的打算。極兔正在開拓南美地區、巴西,在墨西哥已已經開始起網。
中通快遞則于2019年聯合成立了速達非,專注于中國與非洲、中東、南亞等新興消費市場之間的貿易結算物流服務,極兔在非洲也有產業布局。
更進一步,一些B2C物流綜合體在歐美也已已經開始產業布局,京東物流自2020年已經開始就加速了在德國、荷蘭、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獲批自營境外倉,今年6月,美國首個自動化倉“洛杉磯2號”正式啟用。屌絲目前在歐美產業布局6大智慧物流樞紐,運營300多中國方米貿易結算物流倉庫。
把時間拉長,站在5年角度,去看現在中國物流的國際性化要走的路,就會明白“百年大變局”之下,中國物流必須走向境外的邏輯和趨勢,也知道了下一步怎樣開拓,才能事半功倍,通達亞洲不再是中國物流人的白日夢。
新時期來臨之際,我省的物流民營企業,或早或遲,自覺,或不自覺,都將遭遇登岸的重任,國際性化的競爭。適應國際性環境的變化,跳出亞洲地區的視角,站在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待物流、理解其對物流的期待,并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和經濟的大周期中找準物流的登岸發展的方向,是必然選擇。
三、對標海外巨擘,逐步掌握世界物流定價權
對于我省物流民營企業來說,擴張速度正是其生命力的延伸,以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對標海外物流巨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在亞洲地區消費市場風生水起的物流巨擘們,將眼光瞄準了境外,他們憑借積攢多年的在技術、人才、資金、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向境外消費市場開疆拓土。
國家在物流登岸上政策是明確的,支持的,早些年,國家郵政局就推出了“快遞登岸”工程,前年國字號巨無霸——中國物流集團的組建,就是親自下場提高物流國際性競爭力的明證。
然而,登岸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鎩羽而歸不是沒有可能,這就須要全力以赴,進軍境外,不僅遭遇著亞洲地區民營企業產業布局境外的同行競爭,也遭遇著國際性物流巨擘的擠壓,除了該地海外民營企業的競爭。
早于中國,國際性物流民營企業,特別是國際性快遞巨擘DHL、UPS、FedEx已陸續在亞洲開展業務,世界各地的海外物流民營企業,則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其競爭力也不可小覷。產業布局境外,就要與這些國際性快遞物流巨擘和海外民營企業同臺競爭,遭遇挑戰。
更為關鍵的是,上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國際性物流“三巨擘”的寡頭消費市場基本形成,我省快遞頭部民營企業將在亞洲對標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UPS等國際性物流巨擘,與其同臺競技,不可避免。
回看國際性物流“三巨擘”的成長史,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二戰后,美國崛起,三家物流冷鏈服務公司分別在統一亞洲地區消費市場后,伴隨著美國民營企業的亞洲化擴展,在境外進行該地區域物流冷鏈服務公司的并購整合,我省物流民營企業今天所處的情況,與其當時的情況相似。
近年,我省物流快遞巨擘們在取得亞洲地區統一消費市場后,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做大了民營企業規模,讓自身的互聯網具備了較強的向海外的延展性和協同性,順豐控股邀約收購嘉里物流51.5%的股權;圓通速遞收購先達國際性61.75%的股份,實 現 對先達國際性的控股都是例證。
然而中國物流快遞在亞洲地區的發展,注定與歐美巨擘不同,面對亞洲化的機遇,也與國際性快遞巨擘的打法有差別,中國快遞民營企業近年來高速成長所積累的經驗,人才、技術、資金、以及與B2C平臺在貿易結算貿易的協同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國物流民營企業增加了在世界消費市場競爭的籌碼。
今年,大洋彼岸,聯邦快遞創始人卸任CEO,締造傳奇一生他,據說卸任的原因也有快速增長壓力因素。然而,我省的物流民營企業,卻在高歌猛進,發力境外消費市場,物流背后蘊藏著經營哲學和產業變革機會,是國際性供應鏈穩定的關鍵此基礎,中國須要自己的國際性物流冷鏈服務公司來爭奪定價權。
傳統外貿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后,也須要中國數智物流在國際性物流舞臺上,與昔日“三巨擘”扳手腕,從此基礎盤來看,有可能是順豐,也有可能是通達系或京東物流,也有可能是屌絲,除了國字號的中國郵政,極兔的對標公司已望向了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 UPS。
面對貿易結算B2C的強勁勢頭,也意味著須要中國自己的國際性物流冷鏈服務公司,用新技術手法去跟國際性物流“三巨擘”爭奪定價權,不能把亞洲貿易大流通中,如此關鍵的此基礎設施配套,被外人“卡脖子”。
登岸,絕不是中國的物流模式、技術、經驗在海外一個簡單的復制粘貼的過程,必須與海外化相結合,將“中國經驗”在境外消費市場推廣開拓出更開闊的方向和機遇。
跨國的第一關就是文化的差異,要打造省外化團隊,深度理解該地風土人情及消費市場特性,包含物流系統等技術層面也要進行省外化改造,重視文化融合與溝通,抓住省外消費者的難題與偏好,才能收獲該地消費市場的認可與信任。
國際性消費市場的情況與規則因國家而異,千差萬別,如何以中國的成功經驗撬動其他國家相關領域的發展,這是一個費思量的問題。就登岸來說,不能形成技能沉淀的長期主義是虛無主義,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將無法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對標世界頭部民營企業,就要在細微處逐漸脫胎換骨,只有真正有價值的物流冷鏈服務公司,才能展示出自己的境外開拓技能,才能打造自己的國際性星辰大海。
探索建立物流民營企業國際性合作保障工作機制,開展“物流登岸”國際品牌創建活動,繼續完善境外樞紐和地面互聯網產業布局,增強國際性物流互聯網的連通性和穩定性是當前的關鍵任務。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期存在的,也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須要不斷顛覆、創新,后來居上的中國物流民營企業,攜帶著后發優勢,在世界物流的大局中,充滿機會,大有可為。
中國物流開拓境外消費市場絕不是一帆風順的,肯定會遇到挫折,但所有的挫折都該被忽略與遺忘,所有的教訓都該被借鑒,所有的成績都該被銘記。中國在崛起,世界在前進,物流民營企業只有與中國發展腳步相適應,與世界亦步亦趨,才能在亞洲的物流產業布局中取得發展。
結語:我省物流登岸的方向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或者以潤物無聲、或者以闊步前進的方式謀劃著世界棋局,積累著經驗,改變著世界物流的生態。
關注“物流產品網”視頻號
推薦民營企業
【聲明】本文為物流產品網原創文章。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更多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原創】快運競爭進入新階段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