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什么快遞(小米快遞率先離場,快遞物流跨界者還能堅守嗎?)
作為跨界入局快遞物流市場的先行者,華為快遞倒在了2023年春節前夕。近日,華為快遞發布公告稱,因業務發展變動,其快遞板塊將停止全部功能(服務)。
從2019年高調殺入快遞領域,到如今正式停運,華為快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悄然退場,不禁令人唏噓感嘆,但也驗證了當下快遞市場的競爭已刺刀見紅。華為快遞“搶位”快遞應用領域
事實上,華為的“快遞夢”,由來已久。
2015年,華為就申請了與快遞單號識別相關的兩項專利;2019年6月,申請的第38、39類商標“華為快遞”獲批,其中涵蓋的業務發展范圍包括包裹投遞、快遞服務等;次月,華為快遞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同年11月,華為快遞網絡平臺正式開通,百世淪為首家接入的快遞公司;之后,順豐、京東物流、韻達、圓通等陸續入駐。從發展方式上看,華為快遞的服務方式類似于屌絲,即主要提供網絡平臺,物流配送服務由服務器端物流冷鏈服務公司承攬。
按照設想,華為快遞通過聚合國內主流快遞民營企業,打造出一個戈尼縣packaging的快遞服務網絡平臺,為華為商城使用者提供高性價比更高的物流配送服務。
華為快遞開通之初,業內一度認為,華為入局快遞領域是順理成章的事,該業務發展對華為閉環來說具有正向意義。畢竟,華為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的定位與整個商業生態環境鏈、新制造管理體系都需要快遞物流的支持。
華為快遞
成增效“犧牲品”
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作為華為旗下戈尼縣packaging的快遞服務網絡平臺,華為快遞開通以來并未激起太大的浪花,反而衍生的問題和發展局限性卻日益凸顯。一方面,華為快遞主要服務于華為商城以及其自有貨品的物流配送,很難從華為的閉環中突圍;另一方面,華為快遞在服務廣大米粉及C端使用者群體時,并不具備高性價比競爭優勢,快遞服務價格上與快遞公司的官網價格保持一致,這讓其在與對手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很難獲得有效增量。由此上看,華為快遞的退場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華為第一次關閉非核心業務發展,其會員B2C網絡平臺“有品有魚”在年初已經停止運營。不但如此,近期華為還陷入裁員風波,其手機、網絡等多個部門均裁撤了大量員工。
有業內指出,在網絡領域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增效已淪為民營企業生存的重要舉措。近來,騰訊、阿里、京東、二進制跳動、網易等民營企業均有“砍掉”非主要業務發展的計劃。從華為的其發展上看,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致使華為引以為傲的手機業務發展受到很大沖擊;另一方面,自去年宣布進軍電動汽車應用領域之后,華為的研發開支便不斷增長。從整體業績表現上看,其營收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
這一點,在華為的財報上體現得更為直觀。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華為集團實現營收2139.96億元,同比上升11.8%;期后經調整凈利潤為70.57億元,同比上升59.8%;期后毛利361.99億元,同比上升17%;三大核心業務發展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絡服務業務發展營收全線下滑。
“母體”的承壓,淪為導致華為快遞關閉服務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遞領域專家趙小敏表示,華為快遞已經錯失了最差的發展時機,目前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想突出重圍的幾率微乎其微,此時退場止損或是最好的選擇。而對華為來說,此番關閉快遞服務,就是為了保留“彈藥”,支持主要業務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跨界者云集誰能殺出重圍
對一些信息技術公司和B2C網絡平臺來說,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體系不但是交付履約的基礎,更是提高其競爭力的“護城河”。因此,在快遞物流應用領域,從不缺少跨界而來的“分食者”。隨著其使用者和交易規模不斷增長,自建、自持或者自營物流管理體系成了多數跨界者必做的選擇題。
“物流是連接貨物與消費者的重要一環,也是打造出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想提高客戶黏性和使用者感受,物流不能淪為短板,物流管理體系的構建對民營企業發展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能預見,未來快遞物流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其中。”趙小敏表示。
“建立物流管理體系,不但能完善民營企業的供應鏈、倉配、貨品運營、售后等環節,還能縮短貨品物流配送時間和提高物流感受。”物流領域專家、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孔震指出,信息技術公司和B2C網絡平臺一旦做大做強,勢必要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全鏈管理體系。如果只依賴服務器端的技術和服務,無異于授人以柄。擁有成熟的物流物流配送管理體系,能為民營企業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支撐和推動B2C業務發展的增長。
因此,擁有用戶數量競爭優勢的跨界者紛紛通過資源整合或單獨起網的方式,布局快遞物流市場。這其中,包括華為、騰訊、美團、百度、國美、二進制抖音、快手等。不過,遺憾的是,華為快遞淪為第一個“倒下”的跨界者。那么,華為敗走后,其他的跨界巨頭又該何去何從?
目前上看,騰訊的“微信寄快遞”和百度的“0元寄”存在感幾乎為零,國美的“閃電送”似乎也是曇花一現。不過,在倉配應用領域進行深度布局的抖音則接連開通“音尊達”、“極速達”等多個快遞服務產品,在及時物流配送應用領域做得風生水起;2022年3月,快手B2C開通“按需派送”,在末端物流配送環節為特定消費者提供“尊享服務”。從這幾家跨界者的發展上看,差距較為明顯,有的大踏步前行,有的穩扎穩打,有的暫時擱置,有的則是茍延殘喘。
“由此能看出,快遞領域的競爭是十分殘酷的,跨界者想構建完善的物流管理體系也并非是一朝之事,想在快遞物流應用領域扎下根,不但要與該領域的頭部民營企業加強合作,還要在價格、服務等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這樣才能減少資金的盲目投入,進而形成其的核心競爭力。另外,上述民營企業要想順利實現產業鏈延伸,打造出健康的物流閉環,還需未雨綢繆,做好資金儲備,注重技術投入和專業型人才培養,做到有備無患。”孔震表示,如今,雖然跨界者不停地向快遞物流應用領域滲透,但其實早已錯失了“自建物流或快遞”的最差窗口期。今后,如果這些民營企業在經營思路上不加以轉變,僅靠構建網絡平臺、利用其用戶數量聯合其它快遞民營企業運作,可能大部分還會像“華為快遞”一樣無疾而終。
“對跨界者來說,發力物流和供應鏈,需要長期沉淀和自我升級,更需精準把握規模擴張的節奏,避免步子邁得太大,影響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在趙小敏看來,更為可行的途徑是通過網絡平臺或資本的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并購或扶植一家快遞公司,來彌補物流鏈的薄弱環節。
對此,業內也普遍認為,出于時間和成本的考量,“攜資入場”或許才是跨界者的最差選擇,他們能不親自“下場”,其構建物流管理體系也可借鑒屌絲方式,進行輕資產資源整合和運力調配。這樣不但能打造出服務生態環境閉環,還能有更強的運作能力,以及不斷擴大的商業“朋友圈”。
文:武新苗 編輯:孫偉川 版式:劉曉燁
給小編加個雞腿!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