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真的“熱”起來了!
正文共2897字 | 閱讀時長約8分鐘
疫情之下,不少行業遭遇寒冬,但是有一個行業卻逆勢而上。
搭上了生鮮電商大爆發和疫苗大規模運輸的兩列快車,如今更是迎來了頂層設計加持,行業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冷鏈物流真的“熱”起來了
01
優質冷鏈資源將迎來春天
沿海地區冷鏈資源多,中西部冷鏈資源少的問題依舊存在,發達地區尤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冷庫資源越來越稀缺。一方面是政府加強監管,對違建冷庫加大拆除力度;再者城市中物流用地批復減少或無冷庫建設用地;三是冷鏈市場需求的增加,多方面因素導致冷庫資源緊張,必然會推動冷庫租金上漲。第一代儲存型冷庫建設會越來越少,集倉儲、加工、分揀、包裝、辦公等多功能的現代化配送中心會成為趨勢。數字化、智能化、節能化是冷庫升級和改造的關注點。
02
生鮮消費需求倒逼冷鏈物流發展
生鮮電商潛在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對冷鏈物流發展具有拉動作用。冷鏈物流質量將得到提高,政府對冷鏈基礎建設重點扶持,越來越多的冷鏈服務商將出現。冷鏈物流服務成本有望降低,生鮮電商行業發展帶來的訂單規模效應將會使冷鏈物流服務商的邊際成本下降,從而形成正向循環。部分自建冷鏈物流將逐步開放,對于較為成熟的自建冷鏈物流將自建物流開放,成為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種方式。
03
技術將驅動冷鏈服務快速升級
隨著易果、京東、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無人零售業態的發展,將帶動冷鏈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設備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將迎來新的機遇。為全面提升用戶體驗,京東物流將陸續在全國范圍內投放超過20萬個智能保溫箱,以其為載體,搭建起了全球首個冷鏈物流全流程智能溫控體系,消費者將有機會實時查看在京東上所購自營生鮮商品在倉儲、運輸、配送等各環節的溫度反饋和實時位置,實現全流程可溯源。這些智能保溫箱是集保溫、定位、實時溫度監測為一體,冷庫和冷藏車也很快會實現,未來溫度將會向消費者公開會成為標準服務。
04
自貿區和跨境電商帶動冷鏈新業務增長
重慶、上海、福州、廣州、天津自貿區的食品貿易業務日益增多,很多冷鏈企業和設施已經在自貿區建立并運營,比如洋山港冷鏈交易中心、福建馬尾電子保稅冷鏈庫,有的甚至已布局冷鏈海外倉,以便在跨境冷鏈業務中占得先機。而繼杭州之后,國務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鄭州市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也給冷鏈發展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會,大連港、鄭州機場等也已經率先開展冷鏈布局。
任重而道遠
01
冷鏈行業起步晚
規劃文件一出臺,次日,冷鏈物流上市公司的股票紛紛漲停,領跑A股市場。
然而縱觀全球冷鏈物流行業,中國企業中顯然還沒有誕生領跑者。
從行業角度來看,我國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冷鏈流通率還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美國果蔬、肉類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在97%以上,日本則90%以上,其中肉類達100%,而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為35%、肉類為57%,水產品為69%。
從企業角度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低,全球排名前十的冷鏈物流企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
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冷鏈物流巨頭把冷鏈物流行業中的各種資源整合,冷庫容量和冷庫企業在地域上分布極不均衡,企業工商注冊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續的冷鏈企業中中小型企業數量占比高達99.28%,冷鏈物流行業仍面臨散、小、雜的特點。
02
冷鏈物流環節多、加價多
環節多、加價多,讓冷鏈物流在我國一直以來都是成本高、利潤低。
中國的農產品種植不是大面積的,通常要經歷從農戶到各級分銷商,再到農貿市場、生鮮平臺,最后才能來到消費者手中。與國外從大農場到用戶的簡潔供應鏈條相比,我國從產地到用戶的環節多,每經歷一個環節就會加價一次,輾轉流通過程中,不但果蔬損耗高,物流成本也隨之上升。
03
冷鏈物流結構分散
而上述分散的冷鏈物流結構,也導致了行業標準難以統一。
消費端驅動的市場規模擴張,讓冷鏈物流承擔配送的生鮮產品不但品類不同,而且在分裝、拆卸、配送環節的具體情景也各不相同。同時,當前我國的冷鏈運輸依然主要依靠人力完成,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道路上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因此有許多環節實際上是不能被企業完全掌控的,而非常依賴于員工的主觀判斷和操作習慣。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只能各管一段,斷鏈和監管真空時有出現。品類繁雜、資金和人才不足,讓行業仍處于一片散亂之中。
中國冷鏈物流向國際化看齊,依然路途迢迢。
中國冷鏈的未來
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客觀存在,但是在政策的激勵之下,我國的冷鏈物流的確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產業鏈角度看,冷鏈物流行業產業鏈可分為上游——冷藏車冷藏設備和冷庫等制造商,中游——運輸型、倉儲型、綜合物流,和平臺型企業,下游——食品生鮮、醫藥企業、化工企業等。
2020年國內共有68家冷鏈物流及相關企業發生了78筆投融資事件,在26起已公開融資中,有18起融資額過億,5起融資額超10億。
融資過后,行業百強準入門檻被提高至8961萬元,在冷鏈物流這一重資產模式行業中,伴隨著資金壁壘的逐漸形成,一大批中小企業的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A股市場上冷鏈概念股不過三十余只,加上順豐控股、京東物流、申通快遞等綜合型物流企業,以及英特集團、中糧工科、九州通等下游企業,行業的新格局已經若隱若現。
今后的一段時間,伴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張,行業規模的增長已是定局,企業間的競爭升級和市場的逐漸規范,也會讓許多中小冷鏈企業被清掃出局,大企業的并購擴張和小企業的倒閉淘汰將會同步發生。歐美國家經歷過的從分散到集約的行業發展歷程,也即將在我國重演。
物流企業非常看重冷鏈網點的布局擴張。對于綜合型冷鏈物流企業來說,只有能夠在全國將自己的冷鏈網點鋪開,才能進一步縮短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的距離,才能最終在價格和調度上建立起優勢。
總之,冷鏈物流已成為資本、電商和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而根據《“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國家還將每年投入至少50億元作為專項資金補助,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行業標準不斷升級的當下,冷鏈物流行業的未來還值得更多期待。
來源:市值觀察、知乎 | 中冷聯盟整理編輯發布
往期推薦
@冷鏈企業 有效運用商業模式九要素決定你賺錢的層次
落地“最后一公里”,要配合產業規劃建好冷倉冷庫!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冷鏈被“劃重點”!
設為星標★,更多精彩第一時間呈現↓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返回列表